约5050字。
“语言得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理解语言得体的含义、特征;
2.明确高考考纲对此考点的要求及考查方式;
3.指导学生根据场合、对象、目的等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来使用语言,达到交际目的。
过程和方法目标:
1.通过高考原题或模拟习题例析,探讨高考的试题改革趋势,寻求规律,掌握考查的重点;
2.讲练结合,注重积累。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继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以得体的语言营造良好的人际环境。
【教学重点】
根据高考大纲的要求,引导学生复习语言得体有关知识并懂得根据不同的语境条件恰当地表情达意。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2006年安徽卷导入
[情境一]某同学的发言超时了,你作为主持人,需要终止他的发言。
[情境二]某同学正在发言,你作为主持人,需要插话,想打断他。
A.对不起,已经超时了。你停一下,我来说两句。
B.对不起,已经超时了。不好意思,我打断一下。
C.已经超时了,对不起。不好意思,我打断一下。
D.已经超时了,对不起。你停一下,我来说两句。
这道题通过设置必要的情境,明确了交际的目的、场合、对象、身份等要素,综合考虑交际的多种因素,且注意语言的简明和连贯。所以做这道题,关键要明确语境和语体的要求,充分考虑到对象场合身份语气等。如从语气委婉上来看,A、B的前半句比C、D的更合适;考虑到对象场合身份,则B、C的后半句比A、D的更合适。所以答案B为最佳,它不仅显得更委婉,带有善意的提醒,同时又不失礼貌,表达效果更好。这道题考的就是“语言表达得体”,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究,如何使自己的语言表达得体。
板书:“语言表达得体”
二、 解说语言得体的含义及高考题型
“得体”就是语言的运用要注意并适应各种情境条件,要符合场合、对象、目的等语境条件,避免用词不当、转述不清等现象,注意掌握语言使用的分寸,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中,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说什么好,说什么不好;怎么说效果好,怎么说效果不好。既要考查说话者自己的地位、身份、文化素养、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更要考虑听话者的诸多情况,并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不同的目的,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做到有的放矢,准确得体,恰到好处。
用语得体,高考题主要是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近几年考查了请柬、广告语、贺卡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