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5630字。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主备:周玉 高会云  审核:孙振
  教学目标:
  1、复习修辞格知识,能辨析并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2、能具体应用在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题型中。
  教学重点难点:
  1、辨析并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辨析几种易混的修辞格。
  2、高考修辞手法在广告、仿写、扩展句子、压缩语段、新闻衔接词、节目串台词等方面的综合运用。
  课时安排:三课时
  复习方法: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重点点拨实际运用,提高运用能力,借助多媒体。
  第一教时
  教学目标:常见的修辞常识;辨析常见的修辞方法
  教学重点及难点:辨析几种易混的修辞格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考试要求:
  《2009年江苏省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对常见的修辞方法作了明确的规定,即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主要考察根据语境判断修辞方法使用是否得当,能否辩明优劣。需要注意的是,学习修辞方法的目的是指导语言运用,而不是仅仅辨认概念,指认文句中运用了何种修辞方法。学生应能够根据语境判断修辞方法使用得是否得当,进而辨其优劣。
  二、考查方式
  修辞方法重在考查运用,一般从两个方面考查:一是常见的修辞方法的辨认和理解;二是根据表达语意的需要,正确灵活的运用修辞方法,能够理解修辞所表达的内容和表达作用;能够评价修辞运用的优劣;能够根据要求运用修辞方法。后者是高考考查重点,命题时多与扩展语句、选用句式、仿用句式兼顾考查。
  高考的选择题中,近几年已没有单纯的修辞题。而是放在以下题型中去考:a诗歌鉴赏题中,结合诗句内容考查包括修辞方法在内的写法;b现代文阅读题中,结合文章内容考查修辞方法所表达的内容及作用;c  语言运用题(第五大题)中,根据表达需要运用修辞方法写作(造句)。
  三、七种修辞方法的识别及辨析
  (一)比喻
  1. 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比喻一般情况下要有本体(被比喻对象),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喻词(提示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2. 比喻的种类
  (1)明喻:本喻体均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仿佛、犹如”等来联结。典型形式:甲像乙。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本喻体均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成了、变为”等来联结。典型形式:甲是乙。例如:乌云四合,层峦叠嶂都成了水墨山水。
  注意:暗喻还有许多变体值得关注。
  ①本体和喻体是修饰关系。例如: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
  ②本体和喻体是并列关系。例如:鼓不敲不响,理不辩不明。
  ③本体和喻体是解释关系。例如:我爱北京——祖国的心脏。
  (3)借喻: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没有喻词。
  典型形式:甲代替乙
  例如:我们之间已隔了一层厚障壁了。
  (4)博喻:具有一个本体,连用几个喻体来说明。
  例如:(月光下的荷花)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