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有23道题,约7860个字。
  初三语文试题卷
  2009.04
  考生须知:1. 本卷满分120分(含卷面书写3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本卷答案必须用钢笔或圆珠笔做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做在试题卷上无效。
  温馨提示:请仔细审题,细心答题,相信你一定有出色的表现!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22分)
  1.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3分)
  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我们必须有(jiān)⑴韧不拔的精神。最要紧的,还是我们自己要有信心。我们必须相信,我们对每一件事情都具有天(fù)⑵的才能,并且,无论付出任何代价,都要把这件事完成。当事情结束的时候,你要能问心无(kuì)⑶地说:“我已经尽我所能了。”
  2. 根据下面语境,为空格处选择合适的词语(3分)
  泉水像那些绿色透明的藤蔓,不时地从石缝峭壁里⑴出来,或滴珠,或一线,或成瀑。它会把不同形状的山体的不同情态,用水质的声音⑵出来,像琴,像笛,像钟。立于澄澈的泉边,让泉水⑶出身影,我掬泉拂面,饮泉入腹,发现微涩的一张脸已“水色”丰足。
  A. 演奏B. 映照C.蔓延
  3.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答题(2分)
  自古以来,①湖州就以山水清远秀丽、人文非常的久远而著称。②从清凉宜人的莫干山到鳞次栉比的百间楼,从古朴庄严的飞英塔到碧水风荷的莲花庄,踏遍湖山苕水,寻觅人文景观,怎能不让人感到每一次游赏不都是一次穿透时空的神游?往昔的流光片羽,今天的日新月异,令湖州人在津津乐道之余怦然心动。
  ⑴划线句①中“非常的久远”一语不够简洁凝练,请用一个成语替换。
  ⑵划线句②是个病句,请写出修改意见。
  4.古诗文名句默写(⑴—⑷题必做,⑸⑹任选一题;6分)
  ⑴浮云游子意,▲。(李白《送友人》)
  ⑵▲,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⑶枯藤老树昏鸦,▲。(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⑷但愿人长久,▲。(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⑸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我们的视野就能达到杜甫《望岳》诗中“▲,▲”的那种境界。
  ⑹中国是诗的国度,我们在漫步古诗苑时,分门别类的辑录是一个好方法。请写出表现奉献精神的古诗词名句(写出连续的两句):▲,▲。
  5. 请运用你所积累的名著知识,根据下面提示回答问题(2分)
  A.两部小说的作者属同一国籍。
  B.两部小说的主人公小时候都历经苦难,都是以作者本人为创作原型。
  C.其中一部小说是作者在双目失明和身体瘫痪的情况下完成的。
  请写出以上两部小说的名称:⑴《▲》⑵《▲》
  6.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题目(6分)
  今年的3月22日,是第十七届“世界水日”。今年“水日”的主题是“跨界水——共享的水、共享的机遇”。水和每个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某校决定开展一项“保护我们的母亲湖”的宣传活动。下面是他们搜集来的一些材料:
  材料一:枕水江南,风情万种。太湖号称“三万六千顷,周围八百里”,北临无锡,南濒湖州,西接宜兴,东邻苏州。这块跨越苏、浙边界的水域,将我们紧紧联系在一起。她美丽富饶,孕育了沿湖儿女,是我们的母亲湖。“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一首吴侬软语的《太湖美》,道尽了太湖的万种风情。
  材料二:▲,▲。近年来,由于受排污、全球变暖等因素影响,太湖频频暴发大面积的蓝藻,导致太湖流域内各城市的水质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部分地区自来水发臭,无法饮用。昔日风帆点点、波光粼粼的太湖,如今却成了太湖流域儿女心中共同的伤痛。
  材料三:三市携手,爱如潮涌。花白鲢是蓝藻的“克星”,从流放到捕捞,一尾鱼大约能消灭50公斤蓝藻。专家们经过测算,认为太湖每年至少要放流1亿尾花白鲢鱼苗。近日,无锡、苏州、湖州三市联合发起倡议:“只要我们捐出6毛钱,就能购买一尾花白鲢……”倡议一经发出,各地市民踊跃认捐,一波波保护太湖的爱心热潮,在太湖两岸涌起。
  ⑴请用四字短语的形式,为“材料二”的开头写一句能概括该材料主要意思的话。
  ⑵学校要向全校学生征集呼吁大家认捐花白鲢的宣传语,要求能起到最佳宣传效果。请你按照要求设计一则宣传语。
  ⑶请以太湖为例,简要谈谈你对今年“水日”主题“跨界水——共享的水、共享的机遇”的理解。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