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12张。课件、教学案、朗读一体化,思路清晰,内容翔实;讲练结合,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配套教案约1340字。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教案
李商隐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李商隐及其代表作品。
2、了解诗歌的含义,体会诗歌的意境。
3、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通过意象揣摩主人公的心理活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5’
指名学生背诵《九日齐山登高》。
二、新授25’
(一)简介作者
李商隐,字_义山,号_玉谿生,今河南人。诗与_杜牧齐名,其诗多抒写时代乱离的感慨和个人失意的心情,构思缜密,词采缤纷,意境深远,尤以无题和咏史最为出色。哀怨的基调和迷离的意境是李商隐诗歌突出的特点。有《李义山诗集》。
无题诗:是李商隐的独创,共有十多首,大多是律诗,含蓄隐晦,都有很美的意境。大多以男女爱情为题材。
(二)指导学生自由低声读课文,圈点难字生词,结合注释理解课文
1、解释下列词语
⑴晓镜⑵云鬓
⑶蓬山⑷青鸟
⑸殷勤
2、指导学生逐字逐句讲解全诗。
(三)分析鉴赏
1、作者在诗歌中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
(1)首联“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选取了哪些意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首句中两个“难”字有何意蕴?
投影示:①首联选取了“”、“”的意象,写爱情的不幸遭遇和主人公的心境:由于受到某种力量的阻隔,一对情人已经难以相会,分离的痛苦使他不堪忍受。表达了诗人面对分别时的无限、。
②两个“难”字,第一个指,第二个是的意思,“别亦难”——难以割舍,痛苦得难以承受。强调重聚之难而感叹离别之苦。
(2)颔联“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选取了哪些意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投影示:
①运用了、的手法;选取了“”、“”的意象;突出了诗人内心的缠绵与沉痛。其痴情苦意,几乎九死未悔,随丝尽泪干而表露无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