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11330字。株洲市2008年教师业务考试试卷(高中语文)
  第Ⅰ卷:选择题(30分)
  一、公共知识(20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
  1.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实现“教育机会均等”已经成为教育改革追求的重要价值取向。2000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与“教育机会均等”相类似的朴素主张,他的“有教无类”的观点体现了:
  A.教育起点机会均等B.教育过程机会均等C.教育条件机会均等D.教育结果机会均等。
  2.中小学校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实现培养人的教育目的的最基本途径是:
  A.德育工作。B.教学工作。C.课外活动。D.学校管理。
  3.中小学教师参与校本研修的学习方式有很多,其中,教师参与学校的案例教学活动属于:
  A.一种个体研修的学习方式。   B.一种群体研修的学习方式。
  C.一种网络研修的学习方式。   D.一种专业引领的研修方式。
  4.学校文化建设有多个落脚点,其中,课堂教学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注意加强学校文化和学科文化建设,这主要有利于落实课程三维目标中的:
  A.知识与技能目标。          B.方法与过程目标。
  C.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D.课堂教学目标。
  5.在中小学校,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的“施工蓝图”是:
  A.教育方针。B.教材。C、课程标准。D.课程。
  6.某学校英语老师王老师辅导学生经验非常丰富,不少家长托人找王老师辅导孩子。王老师每周有5天晚上在家里辅导学生,而对学校安排的具体的教育教学任务经常借故推托,并且迟到缺课现象相当严重,教学计划不能如期完成,学生及家长的负面反响很大。学校对其进行了多次批评教育,仍然不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可给予王老师什么样的处理。
  A.批评教育。     B.严重警告处分。   C.经济处罚。   D.行政处分或者解聘。
  7.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及其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根据宪法,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下列描述与《未成年人保护法》不一致的是:
  A.保护未成年人,主要是学校老师和家长共同的责任。
  B.教育与保护相结合是保护未成年人工作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C.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不得违反法律和国家规定开除未成年学生。
  D.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利,国家根据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给予特殊、优先保护,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8.小芳的父母均为大学毕业,从小受家庭的影响,很重视学习,初中期间,当她自己在看书学习时,旁边如果有人讲话,就特别反感。进入高中后,小芳成绩优秀,担任了班长,但同学们都认为她自以为是,什么工作都必须顺着她的思路和想法,一些同学很讨厌她,为此她感到十分的苦恼。如果小芳同学找你诉说心中的烦恼时,你认为应该从什么角度来进行辅导: A.学习心理。     B.个性心理。C.情绪心理。D.交往心理。
  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明确规定: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从事科学研究,是每个教师的:
  A.权利。   B.义务。C.责任。    D.使命。
  10.教育部先后于1999年和2002年分别颁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两个重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