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19张。课件、教学案、朗读一体化,思路清晰,内容翔实;讲练结合,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配套教案约2970字。
《踏莎行•雾失楼台》教案秦观
【教学目标】
1、感悟秦观词的婉约风格,体会诗人的情感。
2、鉴赏情景交融的意境,学习虚实结合的写法。
3、诵读、背诵。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并背诵全词;
2、体味作者用语曲折传情的特点。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5’
指名学生背诵《清平乐》。
二、新授25
(一)简介作者
秦观,字少游,号淮海居士。高邮人。少有才名,研习经史,喜读兵书。他长诗文,词更享有盛誉,被苏轼誉为“屈宋之才”,有《淮海集》。秦观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其余三人是黄庭坚、晁补之、张耒lěi)。秦观是北宋后期著名婉约派词人,其词大多描写男女情爱和抒发仕途失意的哀怨,文字工巧精细,风调凄迷幽婉,清丽曲雅,音律谐美,情韵兼胜。代表作有《鹊桥仙》等。
(二)指导学生自由低声读课文,圈点难字生词,结合注释理解课文。
(三)检查自学情况。
解释下列词语。
①津渡②可堪
③尺素④幸自
(四)分析鉴赏。
1、作者在诗歌中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
(1)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投影示:
①“雾”、“月”喻指什么?
“雾”、“月”本来是虚无缥缈的,此处喻指。
②“失”“迷”的用法及其表现作用是什么?
使动用法:使……失;使……迷。既准确地勾勒出月下雾中楼台、津渡的模糊,又恰切地写出了作者无限的情绪。
③“楼台”“津渡”喻指什么?“桃源”指什么?
“楼台”“津渡”喻指。
“桃源”指。
④“望断”写出了词人怎样的情态和心情?
“望穿秋水,无处可觅”,词人寻觅理想境界的怅惘目光及其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