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500字。
高二语文备课组教学共案
语文选修课——《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六单元 文无定格 贵在鲜活
说课部分:
(一)单元学习目标:
1、认识古代散文中杂文、小品文一类文章的性质,特别是其不拘固定格式、灵活多样、新颖生动的特征,体会这类文章的写法。
2、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生活气息和情趣,提高鉴赏能力。
3、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文言文本,熟悉常见文言现象,提高翻译能力。
4、进一步培养学生提炼课题,合作探究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单元内容及学情现状:
1、本单元6篇古代散文,就笔法而言,前人就有“对偶” “借影”“写照”“进步”“虚托”“巧避”等说,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属于“旷达”一类,《种树郭橐驼传》则是带有寓言性质的“无中生有”一类,树立这一形象明理以托讽,《侍坐章》“一字立骨”,《苦斋记》“就题字生情”,《游沙湖》“奇异”,《项脊轩志》则为“感慨”不一而足。从体裁上看,有传、语录、序、志等样式。记人记事、抒情、议论、描写都有,既有散体,也有骈体。就内容而言,有的重形象美和文辞美;有的侧重于情;有的侧重于理;有的则情理兼用,互相渗透;有的则是表现一种趣味。文虽短小而情味隽永,形式新颖生动,不拘一格,贴近生活,富有情趣的篇目,值得反复研读品味。前面已经学习了从“创造形象、诗文有别”(理解散文的形象性)、“散而不乱、气脉中贯”(把握散文的逻辑性和抒情性)两方面把握古代散文的方法。本单元鉴赏角度是 “文无定格、贵在鲜活”,目的是引导学生把握散文的灵活性和趣味性这些特点,同时也利用这一点来培养学生对古代经典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本单元所选作品,既有传,如《种树郭橐驼传》;又有序,如《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既有谈话,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也有志,如《项脊轩志》;既有游,如《游沙湖》;也有记,如《苦斋记》。文体对象可谓多种多样。
2、从学情看,主要有以下几个薄弱环节亟待提高:(1)古代散文属于文言文范畴,部分学生还存在文本阅读上的困难障碍,引导学生预习课文、疏通文句基本意义、提高翻译水平、宏观把握课文思脉与结构是前提条件;(2)提要钩玄,概括作品“形”与“神”,是本单元的基础目标之一,从学生的目前情况看,语言组织能力较弱,不能充分运用散文鉴赏的专业术语表述自己的观点。
(三)教学设想:
1、散文单元相较于诗词单元,每篇作品的容量较大,且存在着文言文的基础教学因素在内,在教学安排和学生的学习展开活动上需要将能力培养与基础知识识记结合起来,且本单元安排的散文体裁形式多样,因此,要尽可能引导学生多从“面”上去把握。
2、“自主赏析部分”的其余几篇散文先由学生课前预习,主要是疏通文句基本意思,然后教师列示鉴赏基本内容,给学生提供出课题,学生进行分组探究,然后课堂进行交流,教师适当引导学生拓宽加深;“推荐作品部分”设计两个目标:(1)照顾高考,以考题的形式打印下发题纲,让学生阅读后进行鉴赏,教师提供出范例答案;(2)学生联系必修部分学习过的中国古代及现代散文,从散文的两大特点“形散神聚”和“情景(事或理)交融”出发自主探究,以论文的形式上交,教师打分并指出不足。
3.坚决执行学生自主与合作探究的宗旨,构筑开放性的教学课堂,激发学生潜能和兴趣,教师不能越俎代庖,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和必修部分的知识链接。
共案基本内容: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准确理解散文文本的基本意义,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诗作的主旨。
(2)提要钩玄,提高筛选并探究作品主题的能力,培养自主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
(3)培养多角度、准确并推陈出新表述自己观点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教师梳理鉴赏课题,学生分组、合作探究。
(2)运用与必修内容链接与比较的方法,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和网络等资源,拓宽知识面,加深理解度。
(3)用课堂交流的形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用撰写论文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与价值:
(1)通过理解散文的内容和主旨,深切感受其中所包孕的意蕴美和情感美。
(2)理解不同时期作家因经历和时代环境的不同而表现出的情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
(二)课时安排:五课时
本单元拟用5课时:《种树郭橐驼传》1课时,《侍坐》1课时,《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1课时,《项脊轩志》1课时,《游沙湖》和《苦斋记》1课时。
教学过程和步骤如下:
第一课时
基本内容:导讲《种树郭橐驼传》
导入新课:
资料补充与教学札记
古人勤于植树,树木造福于古人。因而激发了历代文人墨客的诗意,他们常对喜爱的树题诗吟咏。东晋陶渊明在归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