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3110字。
  《规矩方圆——汉字的简化和规范》教案
  主备教师:缺月疏桐时间:2009.3   编号:2007yywzyyxx-03
  总课时:第29—30课时课型:新授课活动研习问题探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汉字的特点。
  2.了解繁体字、异体字、简化字的概念及区别。
  3.了解汉字形体演变“由繁到简,逐步规范”的特点,感受汉字简化的智慧。
  4.规范的标准书写汉字,用所学到的知识分析实际生活中的不规范用字现象。
  5. 链接高考字型试题,培养学生考试能力。
  补充:1.汉字书写要求笔画正确、间距合理。2.汉字使用时慎用生僻字。
  二.教学重难点:
  1.了解繁体字、异体字、简化字的概念及区别。
  2.了解汉字形体演变“由繁到简,逐步规范”的特点,感受汉字简化的智慧。
  3.  链接高考字型试题,培养学生考试能力。
  三.教学方法:自我探索与发现,讲练结合,提高认知水平。
  四.教学准备:学习前,必须有必备的学习工具如各类字典等,以增强学习的效果。
  五.授课过程:【课时安排:2课时】
  1.课前预习课文,熟读课本P43—47页。
  2.活动研习 问题探究。
  第一课时
  落实教学目标:
  1.了解汉字的特点。
  2.了解繁体字、异体字、简化字的概念及区别。
  3.了解汉字形体演变“由繁到简,逐步规范”的特点,感受汉字简化的智慧。
  4.规范的标准书写汉字。用所学到的知识分析实际生活中的不规范用字现象。
  一. 导入新课:
  据说从前有个秀才,一日见枇杷成熟,便捎了一箩给朋友,并修书一封:“琵琶结果,请与仁兄共尝。”朋友很快回了一首《枇杷诗》:“枇杷不是此琵琶,只恨当年识字差。若使琵琶能结果,满城萧管尽开花。”
  “琵琶”与“枇杷”本不相关,但由于读音相同闹出了“琵琶结果”的笑话,现实生活中,错别字的现象屡见不鲜,那到底是什么造成的呢?原来,汉字形体多样,笔画复杂,同音字较多,稍不留意就写成错别字。错字,是指写得不成字,别字,是将某字写成另一个字。由于别字也是错字的一种,所以往往也把错别字简称错字。为什么说是“错”呢?说明汉字有规范的写法,写规范了才是“对”的。那何谓之“对”呢?那就要追溯到汉字的源头了。
  二.课堂活动一
  1.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中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孔乙己》中的一段话,然后请几个同学分角色来朗读。
  2.请朗读孔乙己角色语言的同学来说说,你对孔乙己满带的那种自豪感与得意劲有什么看法?你认为孔乙已真的很有学问吗?
  明确:孔乙己这种深受科举教育毒害的读书人,经常会把这些没用的东西当成学问。在当前社会这样的做法是应该受到批评的。
  3.请朗读小伙计角色语言的同学来谈谈,小伙计为什么对孔乙己的行为不屑一顾?你赞成他的这种行为吗?
  明确:社会的发展,文字的简化,势必要求我们统一,规范文字,这样才能更好地交流,更快地发展。汉字的杂乱无章毫不利于人际间的交流和社会的发展。
  4.请大家共同思考,对孔乙己这样的思想行为,你跟鲁迅的态度相同吗?在这件事上,是赞许,还是批评?“回”字真的应该有“四样写法”吗?
  可以结合“回”的四种写法——回,囘,囬,茴——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汉字不规范所带来的麻烦。从而引导学生懂得不仅仅是观念上的问题,更是实际应用的问题,谁都不愿意让这种现象给我们添加过多的麻烦。
  【从具体到抽象,从趣味活动到理性思考,逐步深入】
  三.课堂活动二
  我们都不愿意让复杂的文字干扰我们的生活,然而很多人却偏偏要将简单的东西复杂化,你能敏锐地识破它们的错误吗?
  请根据你已经掌握的知识或是查字典,看看下列的句子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