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共34张。课件、教学案、朗读一体化,思路清晰,内容翔实;讲练结合,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教案约7210字。 看社戏 王英琦
主备人:李茂平 审核:秦留权
【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关注社会底层人物生存境遇的思想情感。
2、学习群像描写与典型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3、体会对比和照应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理清文章脉络,理解文章中关键语句的含义。
2、分析文中细腻生动的细节描写。
【教学方法】赏析法、讨论探究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三课时
一、检查复习 5’
指名学生回答:丰子恺的《送考》中刻画人物的方法有哪些?
二、新授 25’
(一)简介作者
王英琦,女,当代著名散文家(一级作家),安徽省文学院专业作家。
散文曾获全国及省级奖,曾被介绍到日本、印度及欧洲诸国,并被新出的《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中国当代散文史》、《中国现代文学历程》《二十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史》等书列为专章介绍的中国少数几位重点散文家之一。
创作上多年来坚持人文关怀和人道情感。在报刊多次撰文谈到中国文学的弊端。呼吁文学应向多学科交叉渗透,散文应打破传统单一的美文观,向人类文化的多极性、高阶美发展。注重散文作者人格的自我修炼及自我完善,提倡作家用整体人格与世界对话。
(二)解题
1、社日。社,指土地神及祭祀土地神的活动;同时,又是古代的一个地区单位。 社戏,指在社中进行的有关宗教、风俗的戏艺活动。在绍兴,社日演戏是由来已久的了,南宋时,陆游的“社日”诗中就已经有“太平处处是优场,社日儿童喜欲狂”的题咏。
2、豫剧,原名“河南梆子”,俗称“河南讴”、“讴戏”、“土梆戏”,是一个具有深厚群众基础的大剧种。
豫剧有祥符调、豫东调、沙河调、豫西调等多种地域流派。当代,豫剧的代表人物有常香玉、陈素真、崔兰田、马金凤、阎立品等“豫剧五大名旦”,代表五大风格流派。
(三)指导学生自由低声读课文,圈点难字生词,结合注释理解课文。
(四)检查自读情况,完成下面作业:
1.给下面加线字的注音:
寒碜 穷村陋闾 熏炙 蹊跷
恁小 锣鼓弦钹 聒噪 不囿
小觑 咂摸 愀然 倜傥
2.解释下列词语:
①寒碜 ②熏炙
③蹊跷 ④倜傥
⑤聒噪 ⑥式微
3、概括各自然段的大意,并据此划分文章的结构:
第一部分( 节):第一天晚上观看社戏的情形,以及作家自己对戏剧角色的爱好。
第二部分( 节):次日看戏的情况。
第三部分( 节):第三天晚上给青衣少妇送药和衣服。
(五)默读课文,思考:
1、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是什么?故事里涉及了哪些主要人物?
时间: ;地点: ;
主要人物: 。
2、社戏一共有多少场?其中重点描写了几场?
场,其中重点描写了 个场。
3、看社戏时,“我”和周围的观众关注点有什么不同?
周围的观众只是看社戏本身,而“我承认,我并不能听懂所有的戏文,我也不是生、旦、净、丑都耐烦看”(第10节),“对我而言,与其说是对豫剧感到兴趣,毋宁说是对当地的人文环境——对看戏和做戏的人更感到兴趣”(第18节)。事实上,本文写的主要也是“看戏和做戏的人”—— 。
三、课堂练习 15’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必做题)
2、找出在每一场演出中描写观众看社戏的句子,作者为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