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25张。课件、教学案一体化,思路清晰,内容翔实;讲练结合,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约4970字。
《寒风吹彻》教案刘亮程
【教学目标】
1.理解本文所表达的对生命、生活真谛的独特感悟。
2.懂得本文在叙述中使用时空交错结构所产生的表达效果;
3.品味文章质朴而隽永的语言特色。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感受生命本身的严酷与无奈以及抵御寒风吹彻的艰难。
难点:时空交错的叙述结构、质朴而意味深长的语言。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三课时
一检查复习5’
为什么说“自然是最伟大的一部书”?
二、新授25’
(一)引人新课
(二)简介作者
刘亮程,出生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的一个小村庄里,在那里度过童年和少年时期。长大后种过地、放过羊,当过十几年乡农机管理员。劳动之余写点文字。著有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该书在1999年引起巨大反响。被誉为20世纪最后的文学景观。
刘亮程的散文以其对“人畜共居”的乡村生活的独特思考,以及诗意化的艺术表达,给了读者全新的“陌生化”的审美体验。其散文创作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对生命的关注。他的散文描写的是乡村中最普通的一些场景与事物,却充满着一个生命对所有生命的感悟。
(三)指导学生自由低声读课文,初步把握课文内容
思考以下问题:1、你认为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是什么?
2、作者回顾了哪些人?什么事?
3、全文可分为几个部分?分别写什么?
补充注释:
凉飕飕(sōu)柴垛(duò)蜷缩(quán)跺脚(duō)蜗居(wō)吭声(kēng)
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燃烧着的柴草。比喻力量太小或东西太少,解决不了问题。蜗居:比喻窄小的住所。
(四)梳理文章思路,整体感知全文
学生讨论后指名回答并出示投影明确
1、读了全文,你认为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是什么?
2、在一个雪天,作者静坐在屋子里,围抱火炉,吃咸菜啃馍馍想着一些人和事情,想得深远而入神。作者回顾了哪些人?什么事?
(1):十四岁那年,在严寒冬夜拉柴火,冻伤了腿
(2):
(3):年老多病,被冬天留住了
(4)爷爷奶奶:死在几年前的冬天里
(5):她一个人的冬天已经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