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9张。课件、教学案一体化,思路清晰,内容翔实;讲练结合,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约3530字。
感性与理性同样有力
【教学目标】
1、通过本专题内容的学习,学生能明白生活的哲理,认识到理性、智慧对于人类生活的意义,体会到思维的乐趣与思想的力量。
2、学生通过研读作品,了解表达思想的不同方式,体会到议论文与议论性散文在表达方式上的区别,提高鉴赏水平。
3、学生能积极地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积极思考,培养自己思想的勇气,并能用多种手法将自己思想的成果表达出来,能讲真话,又善于讲真话。
4、学生能通过本专题内容的学习,进一步激发起阅读的兴趣,开展课外阅读,吸取人类一切有益的思想文化成果,提高自己的修养与学识,从而为思想的修炼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通过研读作品,了解表达思想的不同方式,体会到议论文与议论性散文在表达方式上的区别,提高鉴赏水平。
【教学方法】赏析法、讨论探究法。
【课时安排】6课时
春末闲谈鲁迅
【教学目标】
1、理解生动具体的形象与深刻的思想。
2、体会幽默生动而富于战斗力的语言。
3、把握严谨的结构与严密的论证。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形象化的说理。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复习5’
简要概括《老房子》中徽州老房子有哪些缺陷?
二、新授25’
(一)简介作者
投影示: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散文诗集
,散文集,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二心集》、《且介亭杂文》等专集。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
(二)鲁迅杂文的发展和演变
投影示:
1、鲁迅杂文的形成期
鲁迅“五四”时期的杂文,批判了“节”“烈”“孝”等封建伦理观念,揭露了封建复古派的本质,体现了“五四”时期提倡科学与民主的时代精神。
2、鲁迅杂文的发展期
它大致包括从1925年女师大风潮发生到1928年“革命文学”论争开始前鲁迅写的全部杂文。鲁迅运用杂文抨击北洋军阀政府,同时与宣扬封建复古主义的“甲寅派”和持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立场的“现代评论派”进行论战。
3、后期鲁迅杂文
反映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社会的风貌,抨击了日本帝国主义和所谓“友邦人士”的侵华罪行,谴责了国民党政府奉行的“不抵抗主义”,揭露了中国文艺界的种种黑暗状况。
(三)鲁迅杂文的四个特点:
投影示:
篇幅短小,取材广泛。
敏锐迅速,泼辣犀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