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6140个字。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课练
  26 小石潭记
  ●作业导航
  1.把握课文的顺序;
  2.品味写景的语言;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基础部分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篁竹(huánɡ)     清冽(liè)
  B.为坻(chí)      为嵁(kān)
  C.参差(cēncī)     佁然(yí)
  D.俶尔(shū)      翕忽(xī)
  2.给下列形近字组词。

  3.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石以为底。——潭以整块石头为底。
  B.潭中鱼可百许头。——潭中的鱼可以数出有百多条。.
  C.佁然不动。——(鱼影)呆呆的一动不动。
  D.凄神寒骨。——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
  阅读下文,完成5~10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5.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_,字_________,河东人,________代文学家,他和___________一起倡导古文运动,列________________之首。
  6.本文按什么顺序写的?
  7.第二段写了潭水的什么特点?用的什么写法?好处是什么?
  8.画出文中的比喻句,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9.作者为何说小溪的“明灭可见”?
  10.作者开头说“心乐之”,为什么在第四段又写“悄怆幽邃”?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