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5680字。
文言文常用句式
这里所说的文言常用句式,是指与现代汉语里相应的在表达方式上有所不同的句式,以及一些成为定型的习惯格式。
一、判断句的格式
在现代汉语判断句的主语和谓语之间,一般要用判断词“是”或“就是”、“正是”等,来联系,如:“我是中国人。”而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也常常借助于一些助词、语气词、副词来表示或加强判断的语气。文言文中的判断句的种类比较多,其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1.主语后用助词“者”表提顿,谓语后用语气词“也”煞尾,“……者,……也”式表判断。如: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廉颇是赵国的优秀将领。
(2)陈胜者,赵之良将也。(《陈涉世家》)
——陈涉是赵国的优秀将领。
(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老师是凭借(他)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的人。
(4)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鸿门宴》)
——夺项王天下的人一定是沛公。
(5)(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代词,当“这”讲)天时不如地利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
2.只在主语后用“者”表提顿。“……者,……”式表判断,如:
(1)柳敬亭者,扬州之泰州人,本姓曹。(《柳敬亭传》)
——柳敬亭是扬州府泰州人,原姓曹。
(2)爵者,上之所擅,出于口而无穷;粟者,民之所种,生于地而不乏。(《论贵粟疏》)——赐封爵位,是皇上专有的权力,只要一开口,就可以无穷无尽地封给别人;粮食,是百姓种出来的,生长在土地中而不会缺乏。
(3)方柯者,中国之人。——方柯,是中国人。
3.只在谓语后用“也”煞尾。“……,……也”式表判断,如:
(1)此世所以不传也。(《石钟山记))
——这就是这座山(命名的真实原由)在世上没能流传下来的缘故啊。
(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
——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3)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作战, 靠的是勇气。
(4)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
——环绕滁州的都是山啊!
(5)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
——鲜鱼,是我想要的东西;熊掌,也是我想要的东西。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