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8840字。
  淮阴中学2008—2009学年度高一年级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              2009.6.6 
  注意:
  1.本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试号写在答题纸规定的地方。
  3.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各题的答案都填写在答题纸对应的题号下,写在其他地方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  共30分)
  一、基础知识题(每题3分,共21分)
  1、选出下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
  A.憎恨zēnɡ   吮血shǔn    扪参历井mén   命途多舛chuǎng
  B.彩笺jiān   饯别jiàn    天梯石栈zhàn  无语凝噎yè 
  C.盛筵yán   联袂mèi      潦水尽 liǎo     叨陪鲤对tāo   
  D.磨坊fáng   牌坊fāng    川泽纡yū      东船西舫fǎng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 坐镇   座右铭    清澈   山青水秀
  B. 渡口   渡假村    布置   战略部署  
  C. 秘密   哈蜜瓜    汇聚   融会贯通          
  D  搅拌   绊脚石    启示   寻物启事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
  A.第一个为中华民族尊严而首当其冲的就是大连人刘长春。为戳穿日本占领者阴谋,他决心代表中国去参赛,张学良将军资助8000银元,他坐船在海上漂了23天,单刀赴会去了美国。 
  B.入世对中国教育的影响更多地表现为波澜不惊的悄然变革,无视或忽略不计显然会贻误发展机遇,明智的做法应该是未雨绸缪,早虑而不困。
  C.才华出众的人物,往往具有博闻强记的本领,因此他们的头脑中会有丰富的知识积累,如果和反应机敏结合在一起,就自然会让常人十分佩服了。
  D.这岂止是“不厚道”?分明就是以强凌弱的流氓行为!因此很多网民义愤填膺,在网上强烈谴责这种丑恶行径,纷纷声援受辱的民工。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
  A.随着全球气温升高,飓风、洪水、干旱等极端气象事件的频率和强度正在增加,气候变暖已成为全人类必须共同面对的挑战。
  B.对“80后”作家来说,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要克服彼此间的同质化倾向,张扬自己的艺术个性才是他们的发展之路。
  C.尽管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还在蔓延,但随着一系列经济刺激计划的逐步落实,中国经济出现回暖迹象,人们对经济复苏的信心开始回升。
  D.由于青少年心智尚未成熟,好奇心又强,对事物缺乏分辨力,容易被大众媒介中的不良信息诱导,从而产生思想上、行为上的偏差。
  5、选择下列常识有错误的一项(3分)                    【    】
  A.《蜀道难》是一首旧乐府诗,诗人描绘了蜀道上壮丽雄险的山川,诗人对“蜀道难”的感叹,既有山川险阻之叹,也可以理解为对人生坎坷、功业难成之慨。
  B.古典诗歌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其中古体诗分为绝句和律诗两类,古体诗又叫作格律诗,在字数、句式、押韵上有一定的规格。
  C.词是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就作家创作风格而言,习惯上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词按字数分成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      
  D.杜甫,字子美,曾居长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一度任剑南节度参军,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其诗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沉郁顿挫为主,显示了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 
  6、选出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3分)               【    】
  A.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颜色:容颜
  B.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阑干:纵横的样子
  C.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逢迎:讨好,说好话    
  D.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却坐:回到原处,再次坐下
  7、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用法不同的一项(3分)          【    】
  A.人杰地灵,徐儒下陈蕃之塌
  B.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C.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D.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共18分)
  方孝孺,字希直,一字希古,宁海人。孝孺幼警敏,双眸炯炯,读书日盈寸。长从宋濂学,濂门下知名士皆出其下。孝孺恒以明王道、致太平为己任。洪武十五年,以吴沉、揭枢荐,召见。太祖喜其举止端整,谓皇太子曰:“此庄士,当老其才。”礼遣还。二十五年,又以荐召至。太祖曰:“今非用孝孺时。”
  及惠帝即位,召为翰林侍讲。明年迁侍讲学士,国家大政事辄咨之。帝好读书,每有疑,即召使讲解。临朝奏事,臣僚面议可否,或命孝孺就扆①前批答。燕②兵起,廷议讨之,诏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