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000字。
    蝶恋花
    教学目标:
  1. 认识诗歌意象,感悟全诗意境。
  2. 反复诵读,体会诗人情感。
  3. 通过吟咏,了解古诗文赏析的一般方法和术语。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语:
     古人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为伤别离,古人留下了多少让后人唱咏不尽的名篇佳作。
  二、 关于词人:
     晏殊,晏殊(991-1055),北宋词人。字同叔,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景德中赐同进士出身。庆历中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谥元献。其词擅长小令,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语言婉丽,颇受南唐冯延巳的影响。
    《浣溪沙》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似燕归来”二句,传诵颇广。原有集,已散佚,仅存《珠玉词》及清人所辑《晏元献遗文》。又编有类书《类要》,今存残本。 
    太平宰相,一生平顺,仕途坦荡。然而也逃不过普通人的聚散离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品读他的[蝶恋花]。
  三、 诵读全词
  1. 对照注释,注音
  2. 听读录音
  3. 齐读
  四、 炼字析文,感悟意象:
  1. 读完这首词,说说词人想通过这首词传达什么情感?
  明确:提示抓关键词  “离别苦”   写与友人(恋人)远别之苦。
  2. 古诗词中常将绵长的情感溶于景色中,请同学们找一找,词的上阕写了哪些景物?
  明确:菊、兰、轻寒、燕子、明月
  3. 这些景物蕴涵了词人什么情感?又是怎么体现的?
  明确:菊愁兰泣    和词人一样痛苦      以悲景写悲情   烘托
  燕子双飞 月明到晓 不能体会我的愁绪   以乐景写悲愁   反衬   一夜无眠
    兰和菊本就含有傲霜盛开的幽洁品质,作者用“愁”、“泣”将它们人格化,将主观色彩移于客观景物,透露出主人的哀愁。因此说,这些景物都染上了主观的色彩。
    4、第二句中,写罗幕的“轻寒”,与“燕子双飞去”有必然关系吗?
    新秋清晨,罗幕之间荡漾着一缕轻寒,燕子双双穿过帘幕飞走了 
    在充满哀愁、对节候特别敏感的主人公眼里,那燕子似乎是因为不耐罗幕轻寒而飞去的。这里与其说是燕子的感觉,倒不如是写帘中人的感觉――不只是在生理上感到初秋的轻寒,而且在心理上也荡漾着孤孑凄清而引起的寒意。
    燕子的双飞,更反衬出主人公的孤独。 
    这两句表面上是只写客观景物,实则暗含着浓浓的情感色彩。真乃“一切景语皆情语”。
    5、第三句“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点明了什么?“怨恨”明月,说明了什么?
    这句在时间上由“今晨”回到“昨夜”。有两点变化。一是点明了幽怨、哀愁是因为“离别”,二是“怨”由隐微转为强烈――怨恨月亮不解人意。
    明月本无知无情,它只顾光照朱户,原很自然;既如此,似乎不该怨恨它,但却偏要怨。这种仿佛无理的埋怨,却正有力地表现了女主人公在离恨的煎熬中对月彻夜无眠的情景及外界事物所引起的触动。 
    4. 在词的下阕中,主人公用哪两种方法来排遣离愁别恨?有效果吗?
  明确:“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  看不见
       “寄彩笺”    “知何处” 寄无所踪   “满目山河空念远”
  5. 这阕中用哪些字、词语点染出愁苦?(注意与词中前语的对应关系)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