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24道题,约7410个字。
九年级语文第二次模拟试卷
本试题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第II卷(非选择题)和第III卷(作文题)三部分。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29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蓝、黑色墨水的钢笔(签字笔)或圆珠笔填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考试科目对应的信息点涂黑。
2.答案答在试卷上无效。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的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的信息点。
一、基础知识与课内文章阅读(29分,1——4题每题2分,其余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字形、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胚芽(pēi)瘠薄(jí )鳞次栉比(zhì)引颈受戳(lù)
B.猝(cù)然栖息(qī)恪尽职守(kè)恻隐之心(cè)
C.阻遏(è)亘古(gèng)重峦叠嶂(zhàng)抑扬顿挫(cuò)
D.污秽(suì)炽痛(chì)受益匪浅(fěi)心无旁鹜(wù)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李老师解答难题惟妙惟肖,令学生佩服。
B.提高学习成绩的不二法门就是正确的方法与刻苦用功。
C.最近几年,各种各样的电脑学习班越来越多,简直到了汗牛充栋的程度。
D.这么多树根在大地里触类旁通,吸收着大地母亲给予的食粮的供养。。
3.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余光中的“乡愁”和“乡愁四韵”,是海外游子深情而优美的恋歌!
B.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C.他是真的没有听到我的话呢?还是故意装作没听见?
D.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从小事做起,力求做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4.把下面句子组成一段话,意思完整、前后衔接、语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美术与电影直接用色彩和图象将人物形象诉诸观众的眼睛。
②它塑造人物的手段是语言,与美术、电影不同。
③而读者在欣赏这些具体的形象时,也必须充分利用自己的大脑,展开丰富的想象。
④小说是语言艺术。
⑤因此,小说塑造形象必须具体,否则就无法激发读者了解完整的人物形象。
⑥小说虽然也是看的,但作家用语言来塑造形象,语言文字仅仅是传递形象的工具,是刺激读者大脑、经过读者想象再转换成形象的符号。
A.④⑥③⑤①②B.④②①⑥⑤③
C.④⑥⑤③①②D.①④⑥③⑤②
5.下面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这首诗中,“鸟”是一个饱受磨难,拼尽全力用整个生命去歌唱的形象。它歌唱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生命耗尽后便投身土地的怀抱,与它所挚爱的土地融为一体,实际上寄寓了诗人愿为祖国献出一切的决心。
B.余光中《乡愁》这首诗中表现时间的词语有: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这四个词语在内容上交待了时间发展变化,在结构上起到的作用是层层推进。
C.《雨说》这首诗中“雨说,我来了,我来了就不再回去/当你们自由地笑了,我就快乐地安息”,这句话表现了“春雨”为自己的奉献而喜悦、乐观的心情。
D.在毛泽东的《沁园春•雪》这首词中,诗人以“舞”字形容雪披群山似“银蛇”逶迤曲折,以“驰”字形容白雪覆盖的高原如“蜡象”奔腾耸动,赋予雪景以生命感,是化动为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