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1题,约7400字。陕西省靖边县第三中学2010届语文竞赛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共33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作坊(zuō)      心广体胖(pán)      处方(chǔ)    给予帮助(jǐ)
  B.燕山(yān)      戎马倥偬(zǒng)     落枕(lào)    分外高兴(fēn)
  C.干系(gān)      呼天抢地(qiǎng)    饮马(yìn)    供不应求(yìng)
  D.泡桐(pāo)      济济一堂(jǐ)       空余(kòng)   作者附识(shí)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委曲求全    星辉斑澜    莫名其妙   察颜观色     世外桃园  
  B.  旅进旅退    迫不急待    礼上往来   贻笑大方     声名狼籍       
  C.  炯然不同    厉兵秣马    再接再励   退化变质     按部就班
  D. 如愿以偿    门庭若市    一筹莫展   神采飞扬     脍炙人口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根据公司的战略发展规划,需要引进大批优秀人才,包括服装量体师、团购业务员、技术总监、高级设计经理等大量基层和高层岗位。
  B.营救告一段落后,他们把重点转向照顾幸存者,现在又在为避免地震滑坡形成的35个堰塞湖可能带来的灾害而奔忙,一刻也停不下来。
  C.由于单位优势逐渐丧失,身处僻壤的水电八局职工子弟,开始选择城市作为实现人生的目标,尤其是80后这一代更迫切的希望融入城市。
  D.去年的大赛我们的工作得到好评,今年的比赛从命题、决赛、海选到颁奖,我们又被指定参与活动全过程,一定要高度重视,不可疏忽。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熟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台湾知名学者、作家李敖今天上午在北京清华大学一登上讲台,会场里不谋而合地响起一阵暴风雨般的鼓掌声。
  B、我国科研人员为攻克“神舟六号”飞船多方面的新技术难关,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峥嵘岁月,取得了一项重大突破。
  C、作为一名船员家属,一听到中国“福远渔132”号渔船在印尼海域遭到炮击,心里简直感到心急若焚。
  D、获悉班委成员要重新选举的消息后,小明同学挺身而出,慷慨演讲,主动要求担任班长职务。
  5.下列各句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对严复提出的“信、雅、达”的翻译标准,有学者    为:“信”是忠于原作,“达”是忠于读者,“雅”是对于文学语言的忠诚。
  ②走在大街上,天色微暗,行人稀少,      几片雪花飘落,更平添了几分寒意。
  ③“天生我材必有用”,这不是诗人           ,而是在怀才不遇的情况下,仍希望终有一日能大展宏图。
  A.解释        偶然        妄自尊大
  B.解读        偶然        夜郎自大
  C.解释        偶尔        妄自尊大
  D.解读        偶尔        夜郎自大
  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抗生素滥用与DNA污染
  青霉素问世后,抗生素成了人类战胜病菌的神奇武器。然而,人们很快发现,虽然新的抗生素层出不穷,但是,抗生素奈何不了了的耐药菌也越来越多,耐药菌的传播令人担忧。2003年的一项关于幼儿园口腔卫生情况的研究发现,儿童口腔细菌约有15%是耐药菌,97%的儿童口腔中藏有耐4~6中抗生素的细菌,虽然这些儿童在次前3个月中都没有使用过抗生素。
  从某种意思上说,现代医学正在为它的成功付出代价。抗生素的普遍使用有利地抑制了普通细菌,客观上减少了微生物世界的竞争者,因而促进了耐药性细菌的增长。
  细菌耐药基因的种类和数量增长速度之快,是无法用生物的随机突变来解释的。细菌不仅在同种内,而且在不同的物种之间交换基因,甚至能够从已经死亡的同类散落的DNA中获得基因。事实上,这些年来,每一种已知的致病菌都已或多或少获得了耐药基因。研究人员对一株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的分析表明,它的基因组中,超过四分之一的基因,包括所有耐抗生素基因,都是外来的。耐多种抗生素的鲍氏不动杆菌也是在与其他菌种交换基因中获得了大部分耐药基因。
  研究人员正在梳理链霉菌之类土壤微生物的DNA,他们对近500个链霉菌品系的每一个菌种都检测了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平均每种链霉菌能够耐受七八种抗生素,有许多能够耐受十四五种。对于实验中用到的21种抗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