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800个字。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学目标:
  1、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2、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及其积极意义。
  3、背诵全文。
  4、积累文言词语,掌握常用实词的意义和重要虚词的用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本文写景抒情的特点
  2、文言词语的积累和课文背诵。
  教学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作者简介。
  由“醉翁之意不在酒”导入。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所作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本文选自《欧阳文忠公集》。庆历5年(1045),欧阳修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上疏为其辩解而被贬为滁州太守。第二年,写了本文。欧阳修写此文时不过39岁,文中所说“年又最高”“苍颜白发”,都是夸张的写法。
  六一居士的由来:欧阳修自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由棋一局,常置酒一壶,再加醉翁一个
  二、听配乐朗读课文。正音
  1、解释主要词语:
  林壑尤美(   )名之者谁?翼然临于泉上者4、饮少辄醉( 
  在乎山水之间也。(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
  负者歌于途( )伛偻提携(   )(  )觥筹交错(     )
  颓然乎其间者 (     ) 
  2、自由朗读课文。朗读时要注意21个“也”字,读起来语气不尽相同。
  (1)陈述(2)肯定(3)感叹(用于直抒胸臆)。朗读时,应通过上述语气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读到“也”字后面应有较长的停顿。
  朗读时还要注意25个“而”字,读时应分辨轻重。一般来说,凡表示转折或递进意味的都要重读。如: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凡作为连接词语的“而”和有调整音节作用的“而”,则可以轻读。如:朝而往,暮而归。
  此外,还要注意骈散结合的句式,读时节奏要富于变化,悦耳动听。
  三、借助课下注解和工具书,疏通文意,把握结构。
  第一部分(1)醉翁亭记的地理位置及名字的由来(琅琊山间、酿泉边上)
  第二部分(2)山间朝暮四季景色
  第三部分(3、4)太守与民同醉同乐的情景
  第二课时:
  一、教师指导学生研读第一段。欣赏第一个景点——醉翁亭
  总领全文的是哪一句?(环滁皆山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