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星资源网
学科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政治
综合
会员
注册
登录
会员中心
如何汇款
在线充值
搜索
文章
备课
专题
精品
留言
《教战守策》教案
分类:
语文
/
高中教案
/
选修教案
版本:
苏科版
类型:
doc
大小:
38 KB
评级:
时间:
2009/6/24 20:38:37
下载:
本月:2 总计:154
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点此下载
共21题,约3230字。阜宁县明达中学高三语文集体备课主备教案
课题:教战守策教案 主备人:张丽华 时间:2009/6/23
教学目标
1、了解苏轼的生平与影响。
2、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理解文章主旨。
3、了解对策类文体的主要特点,体会文章表达清晰而得体的特点。
4、梳理并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并掌握重点字、词、句。
2、把握文章要旨,学习从多角度论证的说理方法。
3、学习并领悟“教战守”的“教”在全文中的贯穿作用。
教学时数:3
第 一 课 时(总第 1课时)
教学内容:字词疏通,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北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积极实行变法的时候,苏轼曾经因政见不合,自请外调,相继在杭州等地任地方官。其实这不能说明苏轼不关心朝政,早在宋仁宗嘉祐年间,苏轼就向朝廷进献了《教战守策》,根据当时战争必不可避免的形势,建议早做准备,以免发生不测之患。这是很有远见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教战守策》吧!
二、了解背景
北宋中叶以后,辽和西夏成为宋朝西北边境的严重威胁,随时可能发动侵扰。但北宋统治者却依旧是醉生梦死、歌舞升平。苏轼心忧天下,指出“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的危险性,从而论述教民战守的意义,提出了教民习武、能战能守、以备外患的主张。本文在分析形势的基础上,见解精辟,表现了苏轼辅君治国、经世济民的政治远见,对维护宋王朝的长治久安,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三、诵读课文,疏通文意
1、自由诵读课文,做好圈点勾画。
2、阅读注释,疏通词句,初步理解课文。
3、归纳字词句:
(1)第一节:重要字词 夫、果、其 活用现象 逸、劳
特殊句式 此其患不见于今
(2)第二、三节:重要字词 去、致、走、虽、区区 活用现象 日、兽、鸟
特殊句式 以……为 是以 教之以进退坐作之方
(3)第四节:重要字词 所以、 毒 、渐、步、趋、狎
特殊句式 夫风雨霜霜寒暑之变,此疾之所由生也。
(4)第五节:重要字词 然、奉、厌
特殊句式 战者,必然之
点此下载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
“yxzyw2002”
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mutualitydown}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