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920字。  5苏轼词两首
  ★★学习方法
    诵读与感悟、合作与探究、点拨与评说相结合。
  ★★学习目标
  1、继续感受、品赏词的意境、词的情韵。
  2、了解不同时期词作者的创作风格。
  3、初步了解豪放派的艺术特点。
  4、从词句入手,体会炼字炼句的妙处,进而把握作品的意境。
  5、体会词人丰富的思想感情,在词的艺术境界中提升自己的人格,净化自己的情怀。
  ★★课前预习
    1、完成《学习指导》“自主探究学习”部分。
    2、查阅《学习指导》和《精析精练》了解作者苏轼及其写作背景,有感情地朗读两首词。  
  ★★ 学习过程
  词到苏轼,是一大转变。他以洒脱旷达之气入词,词体也由形式的解放进而为内容的革新,形成了豪放词派,对南宋爱国词人的影响尤其显著,留下了更为丰富多彩的词篇。(板书课题)
  ☆★一、检查预习
    1、《学习指导》“自主探究学习”部分。
  2、作者苏轼简介。
  3、背景材料:
  ☆★二、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
  ☆一、 诵读全词,整体感知
  1.指名学生试读。
  2.教师范读。
    点拨:把握词的感情基调,正确把握读音及停顿。
  3、自读。
  4、整体把握
  《念奴娇》是一首怀古词,作者在词中写的就是游览 “赤壁”的所见、所想,借咏史表达了词人对古代英雄豪杰的缅怀和对功业早就的周瑜的仰慕之情,又联系到自己的现实处境,遂产生了年岁将老,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这首词写古迹、记古人、古事只是一种艺术手段,以古比今,言志抒情才是核心目的。
  词中抒写的是词人心中的块垒,然而格调是豪壮的,跟失意文人的同主题作品显然不同。
  这首词的豪壮情调首先表现在对赤壁景物的描写上。一开篇就显示了词人的旷达视野:“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不仅写出了长江的非凡气象,而且将自古以来和这里有关的许多英雄人物都概括进来了,表达了词人对古代英雄的缅怀之情。于是词人开始寻找英雄的足迹:“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周郎是词人心中景仰的英雄,但是这里并不展开写,而是转而勾画古战场的险要形势:“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一句“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的慨叹,将江山之胜和怀古之情融为一体。这样的景物描写,读罢使人止不住内心情感的激荡,颇有“天风海雨逼人”之感。
  词中的豪壮情调还表现在对周瑜形象的塑造上。词的上片将周郎和赤壁并提,已经肯定了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的决定作用,到下片再着力写周瑜的才干和功勋,英雄形象就格外鲜明了。“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指挥赤壁之战时正是青春年少、春风得意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