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230字。《红楼》女儿之美
  ——《红楼梦》导读
  hnnulee
  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对人物形象的鉴赏能力。
  2、 初步领悟《红楼梦》的艺术魅力。
  3、 激发学生研读《红楼梦》的兴趣。
  教学重点:体会《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的最伟大之处。
  教学难点:比较钗黛美之不同,客观分析其寓意。
  教学设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一课时
  导入:上课前请大家先看到一篇读后感。
  读完了《红楼梦》一书中所写的故事。一直无法消除疼痛,和断断续续没有结束的眼泪。如风般自由而孤寂的灵魂,烟花般绚烂而短暂的爱情,暴雨般酷烈而决绝的死亡,大观园中注定的宿命。那些我以前不曾知道的生存方式和爱着的方式,那些从前我无法理解与始终坚信的幼稚和泛滥的感情。
  真实的想象,真实的世界。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他们是存在的,生活在我所不知道的地方。即使无法接受他们的方式,也无法否定他们的灵魂。即使无法认同他们的混乱,也无法不感动于文字的绝美。
  我忽然明白,为什么红楼能引起这么多人的共鸣,引发如此多的争议。因为我们的灵魂深处都是相同的焦灼、孤寂和迷失,在追寻爱与遗忘的过程中,体味着极度希望与绝望相混杂的苦楚。因为背负了太多的沧桑,所以注定飞不过沧海。
  原来,真的没有什么东西,完美得值得我们用生命来坚持……
  这篇文章的作者不是什么文学大家,也不是什么专家学者,和大家一样,她也是一名普普通通的高中生,我之所以让大家看这篇文章,并不是因为她对《红楼梦》的分析有多么专业,而是因为她写得真,写得深,他是真正用心去读《红楼梦》,用情去感受《红楼梦》,到最后几乎已经将自己完全融入了《红楼梦》,用她的话说:“我当时不觉得我是在看书,倒像是看自己的故事”。这个同学是我的同桌,所以他看《红楼梦》的整个过程我都看在眼里,就像他自己写的那样,从她翻开书直至读完,她的眼泪一直是断断续续没有停过,特别是看到黛玉葬花那一段,眼泪更是哗哗的流,而且流的是无声的眼泪,当时我问她,既然你心里这么难受,你问什么不大声哭出来,她说:“那时我心里已经感觉不到悲痛了,只觉得脸上有两股暖流在无声的流淌”,在我看来,人只有悲痛到了极点才会流出无声的眼泪,由此可见,她对《红楼梦》的体会之深。确实,她是我见过的读《红楼梦》读得最“夸张”的一个。
  那么究竟是什么让《红楼梦》有如此大的魅力?是宝黛之间凄美绝伦的爱情故事,是大观园中众芳争艳的美轮美奂,还是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悲剧震撼?
  在我看来,《红楼梦》最伟大之处就在于贾宝玉的那句话:
  “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觉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第二回 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大家所熟知的中国古代几部名著,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中的女姓,大多是以反角或配角登场,即使不是反角或配角,也多以不十分光彩的形象出现,比如说《三国演义》基本上是一部男人戏,屈指可数的几个女性形象,比如说貂蝉、大乔、小乔、孙权的妹妹孙尚香等等,作者也没有花费太多笔墨,很多地方都是一笔带过,基本上属于可有可无的那一种。再比如说《水浒传》,其中的孙二娘是典型的母夜叉形象,潘金莲就更加不堪入目了,她已经成了淫妇的代名词,等等这些,就没几个好人,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在中国古典小说里面,对女性形象基本上是以矮化或者贬化为主,但是在《红楼梦》中,曹雪芹却反其道而行之,大胆的冲破这一牢笼,拨云见日,还真理于人间。他用如椽大笔塑造了一大批聪明而富有才智、多情而个性鲜明,洁净无华、敢爱敢恨、清新可人的女性形象!并且将她们上升到了无上圣洁的高度,用贾宝玉的话说:
  “这女儿两个字,极尊贵,极清净的,比那阿弥陀佛,元始天尊的这两个宝号还更尊荣无比呢!你们这浊口臭舌,万不可唐突了这两个字,要紧。但凡要说时,必须先用清水茶香漱了口才可,设若失错,便要凿牙穿腮等事。”(第二回 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欣赏《红楼梦》中的女儿之美。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