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620字。
  《颂其诗,读其书》教案
  教学目标:
  1、诵读文本,整理积累有关文言实词、通假字和文言句式等文言知识。
  2、了解“知人论世”“以意逆志”“尽信书不如无书”“尚友”等的含义。
  教学方法与教具选择诵读法//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课前3分钟:登高杜甫
  二、阅读与鉴赏:“最好”的感觉陈平原
  三、新授:板块2.颂其诗、读其书(16—25章)
  07、咸丘蒙曰:“诗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而舜既为天子矣,敢问瞽瞍之非臣,如何?”曰:“是诗也,非是之谓也;劳于王事而不得养父母也。曰:‘此莫非王事,我独贤劳也。’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如以辞而已矣,《云汉》之诗曰:‘周余黎民,靡有孑遗。’信斯言也,是周无遗民也。
  (《孟子•万章上》)
  【译文】咸丘蒙说:“舜没有以尧为臣,我已知道了。《诗经》上说:‘整个天下都是君王的领土,从内陆到海边,所有人民都是君主的臣下。’舜已经做了天子,请问瞽瞍怎能不做他的臣呢?”孟子说:“这首诗不是这个意思。是说为王事辛苦而不能供养自己的父母,是说:‘都是君王的臣,只有我有才能却更辛苦。’”所以解说诗的人,不要拘于文字而误解词句,也不要拘于词句而误解诗人的本意。要通过自己读作品的感受去推测诗人的本意,这样才能真正读懂诗。如果拘于词句,那《云汉》这首诗说;“周朝剩余的百姓,没有一个留存。”相信这句话,那就会认为周朝真是一个人也没有了。
  【读解】孟子是在和学生咸丘蒙讨论有关大舜的事迹时顺便说到读诗的方法问题的。但他的这段话,尤其是关于“以意逆志”的命题,却为了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中的名言,直到今天,仍然受到现代文学批评专家、学者们的重视。
  所谓“诗言志”,语言只是载体、媒介。因此,读诗贵在与诗人交流思想感情。刘勰《文心雕龙•知音》)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情动而辞发”是“诗言志”;“披文以入情”是“以意逆志”。为勰发挥的,正是孟子的读诗法。至于现代批评所说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强调鉴赏者的再创造,那就和孟子“以意运志”的读诗法相去较远了。
  另一种解读者则“胶柱鼓瑟”,演奏瑟乐器时,胶住架弦调音的柱,就无法调节音的高低,变换音调。比喻拘泥固执,不知变通。例句:你曹叔喜欢古诗古词,有点艺术家的作派,但未免胶柱鼓瑟,给女儿取名字过于生僻拗口了。(刘心武《曹叔》)似你这样寻根究底,便是刻舟求剑,胶柱鼓瑟了。(《红楼梦》120回)
  08、孟子谓万章曰:“一乡之善(优秀的)士斯(连词,就、则)友(与……交朋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认为)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颂(同“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讲求,讨论)其世也。是尚友(追溯历史和古人交朋友)也。”
  (《孟子•万章下》)
  【译文】孟子对万章说:“一个乡的优秀人物就和一个乡的优秀人物交朋友,一个国家的优秀人物就和一个国家的优秀人物交朋友,天下的优秀人物就和天下的优秀人物交朋友。如果认为和天下的优秀人物交朋友还不够,便又上溯古代的优秀人物。吟咏他们的诗,读他们的书,不知道他们到底是什么人,可以吗?所以要研究他们所处的社会时代。这就是上溯历史与古人交朋友。”
  【读解】孟了的本意是论述交朋友的范围问题。乡里人和乡里人交朋友,国中人和国中人交朋友,更广泛的范围,则和天下的人交朋友,也就是朋友遍天下了吧。如果朋友遍天下还嫌不足,那就有上溯历史,与古人交朋友了。当然,也只有神交而已。这种神交,就是诵他们的诗,读他们的书。而为了要正确理解他们的诗和他们的书,就应当要了解写诗著书的人,要了解写诗著书的人,又离不开研究他们所处的社会时代。这就是所谓“知人论世”的问题了。《新华成语词典》解:只有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才能理解作者。后用此成语指了解人物,评论世事。例句:他深感世界上的事物之间是一个复杂的网络结构,只盯住一个“网结”是不足以知人论世的。(刘心武《钟鼓楼》第5章)
  实际上,孟子这段话对后世真正发生影响的,正是“知人论世”的主张。它与“以意邀志”一样,成为传统文学批评的重要方法,也奠定了孟子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重要地位。事实上,直到今天,无论现代主义以来的新兴文学批评方式方法已走得有多远,多新奇,但在我们的中小学课堂上,大学讲台上,以及占主导地位的文学批评实践中,依然在主要使用着的,还是“知人论世”和“以意逆志”的方式方法。所谓“时代背景分析”、“作者介绍”、“中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mutualitydown}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