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090字。
  《论语》《孟子》之《良知》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
  1、能读准本文中疑难词语的读音如:湍颡瞽瞍铄蓰彝懿等
  2、能整理本文中出现的文言常用实词和虚词如
  良孩信就颡湍水乃若情才铄秉蓰
  3、归纳本文中的古今异义词和活用现象
  4、能翻译一些重要的句子
  5、能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归纳本文关于人性的观点
  6、体会文章善用比喻的论说技巧和特色
  (二)过程和方法
  1、对照注释自由阅读文章,能粗略了解文章大意
  2、请同学尝试翻译简单的句子,教师做点拨
  3、让学生尝试归纳文章中关于人性的观点
  4、学生讨论文章中的相关观点,并作出自己的评价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现代人也应具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和是非之心,
  教学课时:共2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
  检查上一节课的相关知识,并导入新课:
  二:研习第一片段
  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1、自由阅读并尝试翻译
  孔子说:“人的本性是相近的,由于习染不同才相互有了差别。”
  2、学生感悟
  三:研习第二片段:
  孟子曰:“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①。孩提之
  童②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
  1、老师指导阅读该片段,学生反复阅读该段
  2、老师点出难理解的字词
  ①良:指本能的,天然的。良能、良知已作为专门的哲学术语,以不译为妥。②孩提之童:指两三岁之间的小孩子。
  3、学生尝试翻译该段
  孟子说:“人不用学习就能的,是良能;不用思考就知道的,是良知。两三岁
  的小孩子没有不知道亲爱他父母的,等到他长大,没有不知道尊敬他兄长的。亲爱父母是仁;尊敬兄长是义。没有其他原因,因为这两种品德是通行天下的。”
  4、学生品位探讨该段,教师归纳总结
  良能良知是与生俱来,人人皆有的,正如“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
  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告子上》)一样。比如说,亲爱父母,尊敬兄长,这长是人的良能良知,不用教导,不用学习就知道的。进一步推导,亲爱父母是仁,尊敬兄长是义,所以,仁义也是属于人的良能良知范围。这就又回到“仁义礼智,非由外好我也,我固有之也”((告子上》)上面去了。由此可见,孟子为了推行仁义礼智这些儒者所崇尚的道德,真可以说是煞费苦心,不遗余力。绕过去,绕过来,从方方面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