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另有教案。
日出
[学习目标]
1、了解戏剧通过矛盾冲突推动情节发展的特点。
2、体会剧中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及人物形象分析。
3、曹禺作品的时代意义。
[教学重点]
1、重点:戏剧通过矛盾冲突推动情节发展的特点。
2、难点:朗读台词体会人物内心感受。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在中国,还没有哪一个剧作家的剧作,能像曹禺先生的话剧这样久演不衰。1933年,年仅23岁的他创作了第一部剧作《雷雨》,便引起了巨大轰动。1934年,又创作了《日出》。这两部剧作轰动了京津和上海,茅盾先生的一句“当年海上惊雷雨”,就是对其剧作社会效应的最恰当的评价。这也奠定了曹禺在中国话剧史上的崇高地位,也是中国话剧创作艺术成熟的标志。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简介曹禺
曹禺:剧作家、戏剧教育家。原名万家宝,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幼年时的所见所闻对他反帝爱国思想的形成和他一生的创作起了巨大的作用。剧作在中国话剧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雷雨》和《日出》的发表,是中国话剧创作艺术成熟的标志。
四、预习检测。
嗫嚅:口动,吞吞吐吐,欲言又止。 世故:处事经验。
凄楚;凄惨痛苦。 喃喃:象声词,连续不断的小声说话的声音。
狞笑;凶恶地笑。 萧条:经济衰微。
五、戏剧知识
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他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
戏剧特点:
第一,剧本必须适应舞台演出,篇幅不能太长,人物不能过多,场景不能过多地变换。
第二,剧本必须有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戏剧冲突发展变化;过程构成剧本的情节结构,情节结构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个部分。
第三,人物的语言和动作必须符合各自的身份和性格特点。
舞台说明: 写在每一幕的开头、结尾和对话中间的说明性文字,内容包括人物表,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以及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
六、理情节:
1、理清剧中人物的关系并加以分类。
黄省三 (不足者) 李石清 潘月亭(有余者)
2、自由快速阅读课文。课文戏剧的矛盾冲突是什么?
明确:这出戏围绕黄省三想复职的问题展开矛盾冲突。
3、理清情节发展。按剧本矛盾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理清情节
开端:黄省三被银行开除,向李石清求情——求情
发展:李石清给黄省三指出三条出路——指路
高潮:潘月亭出场,黄省三慷慨控诉——控诉
结局:黄省三昏倒在地,被拖了下去——打昏
七、欣赏影音片段并分角色朗读课文。
八、析人物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