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9370字。
河南省新郑一中分校高二2008——2009学年下学期期考模拟试题语文试卷
命题人:刘占杰
第Ⅰ卷
一.(12分,每一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
A.血压(xuè) 炮制(páo) 倾轧(zhá) 一叶扁舟(piān)
B.拘泥(nì) 执拗(ào) 苔藓(tái) 寡廉鲜耻(xiǎn)
C.伺机(sì) 沮丧(sàng) 古刹(chà) 力所不逮(dǎi)
D.殷切(yīn) 曝光(bào) 攒聚(cuán) 自怨自艾(yì)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3分)
A.央行关于第二套住房的新政策将在近日开始实施,目前各银行就第二套住房的房贷正在紧锣密鼓地制定各自的执行细则。
B.当年他独闯天下,身无长物,是凭借着过人的毅力与吃苦耐劳的精神创下了这份家财。
C.学生解答诗歌鉴赏时,由于表达能力不强,经常出现言不由衷的情况,所以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还要掌握一定的鉴赏术语。
D.凤凰卫视与半岛电视台都是在1996年初诞生的,时间几乎是在同时。这两家电视台都在报道了一系列重大事件之后声名鹊起。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与台湾关系法》是美国的国内法,它不能超越国际法准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等国际条约成为干涉中国内政的法律依据。
B.一篇文章写得好与坏,不在于它文辞多么优美,形式多么新颖,而在于它要有思想有风骨,惟有此才能永恒。
C.郑州市五部门联合执法,取缔了多处非法经营的音像制品,近3万张盗版光盘被查获后销毁。
D.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让越来越多的农民告别了自己的耕地。为了减轻城郊失地农民的负担,当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4.下面的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适合的语序的一项是(3分)
①发思古之幽情
②不约而同地都把长江奔流视为历史变化的象征
③永恒地流动而一去不复返
④苏轼和辛弃疾面对浩瀚的长江
⑤这就是河流与历史的共同点
⑥分别吟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和“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的著名诗句
A.④①⑥②③⑤ B.⑤④②③①⑥
C.④②③①⑥⑤ D.④①②⑥③⑤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文,完成5—7题(共9分)
经常听到这样的议论:社会转型时期,旧的道德规范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新的道德规范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因此就难免存在道德紊乱的现象。这种议论似乎是在说,今天一些不符合道德标准的行为的出现是因为道德标准过时了。这其实是站不住脚的。因为自古及今,道德的一些基本原则并没有发生变化,在社会实际中客观存在着一条“道德黄金律”。“黄金”是指普遍适应性,即它是基本标准:而“律”就是“戒律”,是人人都应当遵守的普遍准则。谈到做人的道德,涉及到一个人的修养和待人的态度和方式,在这一点上,世界各个民族都有一个大致相近的基本标准,就是要求人们“待人如己”。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就是这样的基本标准,它的意思与“待人如己”是一样的,说它是“道德黄金律”最早的充满伦理智慧的体现,也并不过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意思是不要对别人施与你不喜欢的别人以此待你的行为。你只要不把你所厌恶的东西让别人来承受,就达到了道德的基本要求。但是,许多人并没有达到,因为这些人心中没有“他人”的位置,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自私自利。“自利”一词在单独使用时并不是贬义,它只是表示一种行为特点。人人都具有自利的倾向,而且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