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020字。
《你一定会听见的》课文全解
【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
一、字音及词义:
顷q‹ng刻:极短的时间。
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愿听别人的意见。
无动于衷:心里一点不受感动;一点也不动心。
视而不见:尽管睁着眼睛看,却什么也没有看见,指不重视或不注意。
嘈c‚o朵:杂乱;喧闹。
清道夫:打扫街道的人。
喜怒哀乐:泛指人的各种感情。
无聊:(言谈、行动等)没有意义而使人讨厌。
久而久之:经过了相当长的时间。
不折不扣:一点不打折扣。
二、相关背景:
1、关于作者:
桂文亚 女。1949年生于台北,安徽省贵池县人。台湾世界新闻专科学校毕业。当过讲师、记者、《联合报》副刊编辑、中国海峡两岸儿童文学研究会理事长。现为《民生报》儿童组主任、儿童丛书主编,美国《世界日报》儿童版主编,北京《东方少年》杂志特约编审。创作以散文为主,也写小说、报告文学、评论等。出版的主要作品集有《幽默笔记》《思想猫》《两代情》《妈妈手记》《思想猫游英国》《班长下台》《长着翅膀游英国》《美丽眼睛看世界》《二郎桥那个野丫头》等。作者多次获奖。1996年,上海、北京先后召开“当代儿童散文暨桂文亚作品研讨会”。
2、相关知识:
声波是能引起听觉的机械波,一般在空气中传播,也可以液体或固体中传播,在空气中传播时为纵波。起源于发声体的振动。声波传入人耳时,引起鼓膜振动、刺激听神经而产生的感觉,但频率高于20000赫兹(每秒钟振动20000次)的声波(超声波)和频率低于20赫兹的声波(次声)一般不能起声感,只有频率在两者之间的声波才能听到,称为“可听声”。
【整体感悟】
一、谋篇立意
本文以生动风趣的语言,介绍了各种声音,探讨了声音与我们生活的关系,为我们展示了丰富多彩、奇妙无穷的声音世界。
二、文章脉络
全文20节,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9节):说明人们在生活中会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从对声音的感受中逐渐成长起来。可分4个层次。
第1层(第1-3节):写自然界细微的声音。这3节均以“你听过……吗”的设问开头,并以排比形式分别描述了蒲公英(植物)、蚂蚁(动物)、雪花(非生物)发出的声音,行文诗情画意,语言优美生动。
第2层(第4-7节):写自然界和人们生活中的声音。
第3层(第8节):写身边的声音。这些是婴儿初生时在室内就能听到的声音。
第4层(第9节):写人们在聆听声音中逐渐成长。
第二段(第10—12节):说明要有所选择地用心聆听有益的声音,否则就会自我封闭,孤陋寡闻。
第三段(第13-20节):开列几个声音游戏,启发读者用心聆听,从中得到乐趣,获取知识。末节“你一定会听见的”照应题目,表达了殷殷期望。
三、写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