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届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江西上高二中 命题人:杨红秀
第I卷 (选择题,共48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词的音、义全对的一项是( )
A.青荇(xìng) 发酵( jiào) 寥廓(kuò):指宇宙的广阔
B.昏眩(xuàn) 凝望(yí) 遒劲(qiú):强劲有力
C.慰藉(jí) 衣钵(bō) 颓圮(pǐ):毁坏、倒塌
D.徘徊(huái) 罗绮 (qī) 雾霭(ǎi):云气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涟漪 布幔 候爵 凄宛迷茫
B.深邃 譬喻 峥嵘 千帆竞发
C.啜泣 漫朔 璀璨 沧海桑田
D.痴情 踟蹰 荡漾 中流击辑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情况很复杂,你不了解一下就大发议论,________太主观。
②国际互联网传递着世界的最新消息,它___________了各国文化,使愈来愈多的人相互了解。
③“神舟”四号在辽阔的宇宙空间遨游了六天零十八小时,________了大量珍贵的科学数据,于2003年1月15日晚7时多在内蒙古中部成功着陆。
A.不免 勾通 收集 B.未免 沟通 收集
C.未免 沟通 搜集 D.不免 勾通 搜集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您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放略嫌单调,建议您挂幅油画,它一定会使您的居室蓬荜生辉。
B.这篇长篇小说人物众多,情节复杂,规模宏大,显示了作者纵横捭阖的创作风格,引起了文坛广泛关注。
C.小王摸奖时得了个大彩电,脸上整天笑逐颜开,逢人就说。
D.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做人”教育,这种教育目的转变上的进步,必将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半个世纪以来,这所重点中学虽历经周折,但在这改革开放的年代,花发千枝,为地方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成为各行各业的生力军。
B. 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的工作一定要有新的起色。
C. 我国自己研制的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取得了突破性的胜利.
D.最近一段时间,各种传媒、报纸、广播、互联网大量地报道了黑龙江、山西、陕西、湖南等煤矿瓦斯爆炸伤人的事件。
6.下列对徐志摩的一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黄鹂[注]
一掠颜色飞上了树。
“看,一只黄鹂!”有人说。
翘着尾尖,它不作声,
艳异照亮了浓密——
像是春光,火焰,像是热情。
等候它唱,我们静着望,
怕惊了它。但它一展翅,
冲破浓密,化一朵彩云:
它飞了,不见了,没了——
像是春光,火焰,像是热情。
注:这首诗约写于1929年。
A.首句写出了黄鹂的色彩,写出了动感;第三句只写黄鹂翘着尾尖,以其瞬间之形显其瞬间之静:一动一静,生动地写出了黄鹂疾飞而来默立于树的神采。
B.第四、第五句渐渐由实而虚,倾诉着由眼前黄鹂所激荡起的欢欣、愉悦和期望。
C.第二节前四句写欢乐随着黄鹂的飞逝而瞬间逝去的惆怅。因此全诗表现感情正像诗人在《猛虎集》序中所说:“痛苦与欢乐是浑成一片。”
D.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当时那种冲破牢笼、高飞远走,去度自由轻快生涯的渴求。两节末句诗句相同,情怀相同,可谓一唱三叹,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