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680字。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教学目标:
  1、在探讨语段内涵的过程中,解读孔子的义利观。
  2、学习和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学习和掌握重点字汇。
  2、难点:鉴赏9、13则选文。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方法
  1、 吟咏法,反复诵读;导读法 
  2、启发探究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崇德尚义的传统。人们把为了道义而不能推辞某种责任称为“义不容辞”,把基于正义而产生的愤怒称为“义愤”,把为了公众利益而从事的崇尚和大无畏的行动称为“义举”,把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维护正义的人称为“义士”,把正义的战争称为“义战”,把为正义而战的军队称为“义师”……
  在孔子那里,“义”是一个具体根本意义的道德原则。那么,他是怎么说的呢?
  二、结合注释,通读全文,掌握如下重点词语
  ⑴找出下列通假字,并进行解释。
  ①富而可求也。
  ②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⑵解释下列加粗字;
  ①饭疏食饮水
  ②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③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④子路问成人、
  ⑤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⑥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
  ⑦君子去仁,恶乎成名?
  三、文意疏通:
  1【原文】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译文】 孔子说:“如果富贵合乎于道就可以去追求,虽然是给人执鞭的下等差事,我也愿意去做。如果富贵不合于道就不必去追求,那就还是按我的爱好去干事。”
  【评析】 孔子在这里又提到富贵与道的关系问题。只要合乎于道,富贵就可以去追求;不合乎于道,富贵就不能去追求。那么,他就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从此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