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9950字。
河北省衡水中学2009——2010学年度上学期一调考试高二年级语文试卷
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Ⅰ卷48分,Ⅱ卷102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每题3分,共27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执拗(ào) 朱拓(tà) 间(jiān)或 窈(yǎo)陷
B、倒涎(xián) 剽(piāo)悍 岑(cén)寂 褒(bǎo)贬 矫(jiāo)揉造作
C窸窣(shū) 蚩(chī)尤 剔(tì)除 铜臭(xìu) 汗涔涔(cén)
D.红缯(zēng) 丰腴(yú) 脊(jǐ)背 晕(yùn)车 否(pǐ)极泰来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峥嵘而崔嵬 转轴拨弦 呕哑嘲哳 陷阱 捉襟见肘
B、 脍炙人口 美轮美奂 不落窠臼 悬崖绝壁 畸形丑陋
C、兵马佣 风云变幻 名副其实 殉私枉法 打盹 滞留
D、语无伦次 面面相觑 诡异 藕断丝连 我行我素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准确一项是( )
A.数学家为此创造了“虚数”,这样一来负数开平方的难题就迎刃而解。
B.当年他独闯上海,身无长物,是凭借着过人的毅力与吃苦精神创下了这份家业。
C、它是马群的灵魂,作为这群马的首领当之无愧,因为它的确是无与伦比的强壮和美丽。
D.你们几位的加入使我们的技术力量大为加强,我们正可以因人成事,干一番大事业。
4.下面各句中应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 这种分别稍有文字敏感的人细心 一番,自会明白。
② 惋惜的是,我的朋友的高尚 ,不能得到扎两只惊弓之鸟的理解,它们竟一去不返了。
③ 我在好几篇小说中都提到过一座 的古园,实际就是地坛。
④ 不过,它们是一千年前由一个已不为人所知的部族写下的,因此神圣而不可 。
A 玩味 情谊 废旧 亵渎
B 玩索 情操 废弃 玷污
C 玩索 情谊 废弃 亵渎
D 玩味 情操 废旧 玷污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绿色通道》这套系列丛书的读者对象主要是面向高一年级的老师和学生。
B、由于一至四号“神舟”无人飞船的成功返回,使中国加入了航天开发大国的行列,这也是中国国防力量日渐强大的标志。
C、当今社会生活中,信用缺失已成为一种普遍化的短期行为,它扰乱了市场秩序,降低了经济运行效率,使企业难以正常地发展,对整个社会贻害无穷。
D、当克隆人的脚步越来越近的时候,我们应该及时思考和广泛讨论,并尽快建立健全有关克隆人的伦理、法律与社会问题的共识。
6.下列各句中的“之”字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1)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2)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
(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4)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5)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6)臣请入,与之同命
(7)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卻 (8)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9)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10)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A.(1)(9)/(2)(10)/(3)(5)/(4)/(6)(7)(8)
B.(1)(3)/(2)/(4)(5)/(7)(10)/(6)(8)(9)
C.(1)(9)/(2)/ (3)(5)/(4)(6)(10)/(7)(8)
D.(1)(3)/(2) (10)/(5)(8)/(4)(6)/(7)(9)
7.比较以下句子中“以”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引以为流觞曲水。 ②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③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④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A.①和②相同 ③和④也相同 B.①和②相同 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不同 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不同 ③和④也不同
8.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不全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 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
B、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 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
C、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
D、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
9.下列有关课文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鲁迅的小说集有《呐喊》、《彷徨》、《阿Q正传》等。
B. 毛泽东同志有诗云:“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陶令”即指陶渊明,因为他做过彭泽令。“桃花源”是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脱化而来的。
C. 曹操,字孟德,即魏武帝,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以曹氏父子为代表的三国诗人,亲身经历了当时的社会动乱,在他们的诗歌创作中充满了对这一动乱社会的反思,对建立社会的憧憬和热情,形成“慷慨而多气”的风格,后世文人称之为“建安风骨”,他的《短歌行》同样表现这样的风格。
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从西周初到春秋中叶近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内容分为“风”“雅”“颂”,普通运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0—13题。
“韦编三绝”是说孔子读《易》次数之多,竟把编联简策的编绳翻断了多次。此语最早见于《史记·孔子世家》。对“韦编”的“韦”如何理解?新版《辞海》的解释是:“韦,熟牛皮。古人用竹简写书,用皮绳编缀,故曰韦编。”这种说法其实是错误的。其一,现代的形声字古代常常写作假借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