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070字,答案是扫描的。
  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08-09学年高三语文第二次统考试题
  第I卷(选择题共36分,每小题3分)
  一、(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笺注  渐染  缄默  僭越  草菅人命
  B、剽悍  狂飙  梭镖  彪炳  分道扬镳
  C、譬喻  癖好  僻静  退避  鞭辟入里
  D、贿赂  荟萃  恩惠  花卉  不容置喙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名副其实  天翻地复  垂拱而治   初生牛犊不畏虎
  B、锱铢必较  犯而不校  以逸代劳   钉是钉,卯是卯
  C、名门望族  绵里藏针  文过饰非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D、过尤不及  计日程功  美轮美奂   言必行,行必果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曹雪芹的《红楼梦》经过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展示了封建末世社会生活的广阔图景。
  B.过度强化语文考试命题的“量化”和“可操作性”,难免给学生语文能力的养成带来了消极影响。   
  C.牛顿偶尔注意到苹果落地而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从而建立起古典物理学的体系。
  D.他何尝不明白“板凳须坐十年冷”这么个做学问的道理,只是外界的征逐喧嚣让他实在静不下心来。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要改进学校的德育工作,改变“台上强词夺理,台下昏昏欲睡”的现状,让德育进入“润物细无声”之境。   
  B.长期担任外交部长的陈毅元帅,或折冲尊俎,或纵横捭阖,在艰难中为新中国最初的外交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C.作品中的情感之潮,源于作家列人生世态的多愁善感,对真善美的渴求和对假恶丑的憎恶。
  D.李白为诗,翻云覆雨,笔力强健,绚烂雄奇的诗章血脉上与庄子文、屈原赋息息
  相通。
  5.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A.实践证明,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对保存国家珍贵的物种资源,减轻经济发展给资源与环境带来的压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B.湘西古城风凰,天青青,水蓝蓝,从这里走出去的沈从文给后人留下了一部青青蓝蓝的《边城》,一个青青蓝蓝的梦。
  C.契诃夫这样描写土地:“这儿的土地真肥沃啊,你如果插进一根车轴,就能长出一辆大车来。”乍看在情理之中,细想却在意料之外,新奇贴切让人叹服。
  D.走近先生的安息之地,就是走近一个伟大的灵魂,那再熟悉不过的绍兴腔又响在肖红耳边:“让他们怨恨去,我也一个都不宽恕。”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做文后各题(9分)
  汉字发明的历史究竟有多悠久难以确切回答,但可以追溯到史前时代。《易·系辞》:“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这里说的“易之以书契”即指汉字的发明与使用,也蕴涵了刀笔刻划书写的技巧。繁体“書”字从“聿”,表示用手持笔书写:“契”字从“刀”,意指捉刀刻划。对于这种情况,《说文解字·叙》’说得更详细:“古者,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天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庶务其繁,饰伪萌生。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百工以义,万品以察。”晋代卫恒则说:“昔在黄帝,创制造物,有沮诵、仓颉者,始作书契以代结绳。”然而,他们均把文字的发明归于传说中的人物,很难让人认同。但是一,认为汉字的发明系取象自然,无疑是正确的。汉代蔡邕论及书法时也说到“书肇于自然”,可见“字”的发明与“写”的艺术形态上不司分,本质上具有同一性。
  由于没有汉代以前的墨迹书法传世,对中国文字、书法童年时期的研究,只能求助于出土的书刻材料,这些材料清晰地说明了中国文字、书法的童年期确实是_一个由“原逻辑思维”到“诗意应用”的发展过程。在史前彩陶上我们可以见到先民毛笔勾勒的印记,而在陶器、龟甲、玉器上我们更可以见到大量刻划的手迹。史前陶器上的刻划大致分“陶符”与“陶文”两类。前者只是简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