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7660字。唐代文学的魅力
  唐代国家统一,国力强盛,是中古士族社会最后繁荣的阶段。唐人的行为和宗教取向比较随意,因此文学作品所写内容非常大胆,很少忌讳,是很有趣的现象。
  唐代人普遍政治热情很高,最突出的大概就是李白,作品中始终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信心。亲情和爱情是唐诗中的另一个话题。家人朋友之间的感情,唐人表达得很充分,杜甫尤其擅长,他多写经历世事沧桑后的人生感悟。
  不过,盛唐人说盛唐诗,和现在人的认识有很大差别。盛唐最有名的诗歌评论家殷璠,常用“兴象”来评诗。他认为最能代表盛唐气象的作家,一个是常建,一个是王维。
  讲演者小传
  陈尚君
  浙江慈溪人。1952年6月15日生于江苏南通。1977年入复旦大学中文系学习,1981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现为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会长、国家古籍规划小组成员、教育部高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医药公共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等。
  著有《全唐诗补编》、《全唐文补编》、《旧五代史新辑会证》、《唐代文学丛考》、《陈尚君自选集》、《汉唐文学与文献论考》等,发表论文120多篇,主要有《全唐诗误收诗考》、《再续劳格读全唐文札记》、《司空图二十四诗品辨伪》等。
  关于唐代文学,首先简单讲一下产生的时代。唐代国家统一,国力强盛,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标志就是贞观三年(629),四夷来宾,奉太宗为天可汗。对此,唐史学者非常关注,从汉代开始,北边的匈奴、中间的汉和南边的百越长期处于争夺和对立,以致经过了很长的十六国到南北朝时期的国家分裂。到唐代出现了很大变化,边境作战取得了成功,外国使者不断来朝贡。唐以自身之强大,充分对外开放,文化交流频繁,对各种文化兼容并蓄,并在各种文化的交流中处于主导地位。这个可能同李唐皇室本身的血统有关。前人怀疑李唐出自胡族,还无法确定,至少是数辈与胡人通婚的家族。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特别提到 “唐源流出于夷狄,故闺门失礼之事不以为异”,就指唐皇室家庭违背伦常之事,唐人并不以为不对,大概有胡人制度的遗留。
  唐代是中古士族社会最后繁荣的阶段。中国历史上,从秦汉到唐代是以一些大家族控制政权为主的,是以士族社会为主的阶段,这种局面从宋代以后开始改变。日本学者提出所谓“唐宋变革论”,从社会史立场来讲很有道理。士族社会大概是到唐末、五代十国时期才被完全打碎重组,宋以后以庶民为主的社会重新建立新的道德法则。唐代社会的模样在日本得到了很好保留,大概一直延续到近代的明治以前,日本很多的士族包括所谓浪人,都还保留了唐代的一些风习。这对了解唐代文学很重要。
  唐代还有一个特点是“三教并兴,思想自由”。一个时代如果只有一种思想,其他思想都不合法,那就很麻烦,其他思想的自由被剥夺了。唐代并没有改变以儒家思想为主、以法律来管理国家的基本原则,但因皇帝姓李,追溯上去老子也姓李,唐初老子地位就很高,后来尊为玄元皇帝,书称《道德真经》。同时,佛教在社会中具有极大影响力,不少高僧为护法做了非常艰巨的努力,玄奘则争取到皇家的支持。三教并兴的标志,是唐玄宗时候亲自为《孝经》、《道德经》、《金刚经》作注,颁布全国,州县刻碑,供世人学习。这个做法很像老三篇,但是儒、佛、道三家各一种,规模不太大,非常经典,表达了皇家的好尚。在这样的环境下,唐人的行为和宗教取向很随意,文学作品所写内容非常大胆,很少忌讳,是很有趣的现象。
  一、政治与文学:纠缠不清的梦想
  唐代人普遍的政治热情很高,政治生活中有些话可以直讲,有些话则不能直讲,读唐诗应该知道,许多诗歌是用比兴手法表达个人遭遇和追求。
  现在知道的唐诗人大约有3500人,诗53000首,作者上自帝王,下到僧道童妇都有。皇帝中能诗者不少。唐太宗在四夷来宾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