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0700字。
2009年高考语文试卷全国Ⅰ卷详细解析
第I卷
一、(12分,每小题3分)
题目配备:1.汉字(字音辨识),2.词语(成语运用),3.句子(病句辨析),4.句群(语言连贯)。
字音辨识要点:
①重点为形声字,多音字,形近、音近字及其他习惯性易错字;
②备考中进一步检查积累,圈定重点范围,解决个性化的问题;
③考场上要避难就易,快速确定关键点,筛出最有把握的选项。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菁华(qīng) 宁可(nìng)
冠心病(guān) 翘首回望(qiáo)
B.吐蕃(fān) 庇护(bì)
歼击机(jiān) 呱呱坠地(gū)
C.请帖(tiě) 梵文(fán)
发横财(hèng) 按捺不住(nà)
D. 链接(liàn) 创口(chuāng)
倒春寒(dào) 拈花惹草(niān)
[题目简析] A.冠心病(guàn)B.吐蕃(bō)C.按捺不住(nài)
按:在2004年版《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里,吐蕃(fān)尚为正确读音。
[参考答案] D
成语使用要点:
①重点为成语,大多是常用成语,少有过于浅白或艰偏的;
②也考查某些常用熟语,含俗语、谚语、格言、歇后语等;
③备考中要检查积累,纠正望文生义、偏解语素等易错点。
④考场上要避难就易,确定关键点,筛出最有把握的选项。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邻里之间的是非大多是由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屑小事引起的,不必寻根究底,你们还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吧。
B.深处春秋鼎盛的时代,我们这些身强力壮的青年应该奋发有为,积极向上,刻苦学习,为国家和社会多作贡献。
C.这位代表说的虽不是什么崇论宏议,但他说的话发自肺腑,句句实在,没有套话和假话,因此我们要更加重视。
D.今年有四到六成的作品流拍,成交总额同比减少一半,这说明以往超过底价数十倍成交的火爆场面已明日黄花。
[题目简析]
A.寻根究底:寻找事情发生的根源。重要信息:不必……,你们还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吧。
B.春秋鼎盛:称颂人年富力强。重要信息:……的时代。
C.崇论宏议:高超的见解和议论。重要信息:虽不是什么……,但他说的话发自肺腑,句句实在,没有套话和假话。
D.明日黄花:比喻过时或无意义的事物。重要信息:以往超过底价数十倍成交的火爆场面已……。
[参考答案] B(应用“国运昌盛”等)
辨析病句要点:
①考查重点是感知语病,而不是病句类型辨别和修改语病;
②分辨病句类型和修改,是感知语病的辅助,而不是替代;
③备考中要坚持默读语句,在感性认知基础上做理性判断;
④考试中,首先需要默读语句,聚焦疑窦点,认定语病点。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引起世界关注的甲型流感病毒虽然不易致命,但传播速度快,如果不想办法找到它的演变原理,病情很容易迅速蔓延,给人类健康带来巨大威胁。
B. 3月5日那天,我市万名青年志愿者走上街头学雷锋活动,这次活动的总口号是“弘扬雷锋精神,参与志愿行动,服务青年创业,建设和谐城市”
C.社区主任接受采访时表示,去年大家做了很多调解工作,今年会更多地为受到情感和生活困扰的人提供帮助,让他们不再那么痛苦、那么不知所措。
D.这次发展论坛在上海举行,参加论坛的中外各界人士在论坛期间就环境保护、人才培养、普及教育等众多议题为期两天发表意见并进行各种交流。
[题目简析]
A.重要信息(疑窦点):如果不想办法找到它的演变原理
改为:如果不想办法探明它的演变原理
B. 重要信息(疑窦点):走上街头学雷锋活动
改为:走上街头开展学雷锋活动
C. 重要信息(疑窦点):无
D. 重要信息(疑窦点):为期两天发表意见
改为:为期两天的论坛期间
[参考答案] C
语言连贯要点:
①考查重点是语句的衔接,可能采用不同题型,不要受题型变化干扰;
②语言连贯的原则:共同的话题,合理的句序,语句间的衔接和呼应;
③备考中要坚持认知语言为主,方法为辅,不宜用方法代替认知语言;
④考试中要关注句号,聚焦重要信息及重要信息间的关系,快速判断。
4.依次填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狗是忠义、勇敢而又聪明的动物 , 。 ,* 。 , ,使狗成为人的得力助手。
①专门训练军犬、警犬,把狗用于军事、案件侦破等方面
②它的嗅觉细胞数量是人的24倍,可以分辨大约两万种不同的气味
③比如牧民的狗,为了保护羊群,敢于同恶狼猛斗
④人们充分利用狗的这种特殊的天赋
⑤狗可以听到10万赫兹以上的声音
⑥代替主人做一些危险的事
A.③②①⑥⑤④ B.③⑥⑤②④①
C.⑤④①③②⑥ D.⑤②④⑥①③
[题目简析]重要信息:
题目语句——使狗
排序语句——①训练(人的行为),②它的嗅觉(狗的天赋),③狗……敢于猛斗(狗的价值),④人们利用(人的行为),⑤狗可以听到(狗的天赋),⑥做……事(狗的价值)。
据此分组——①④(人的行为),②⑤(狗的天赋),③⑥(狗的价值)。
[参考答案] B
二、本大题共3小题,共9分。(科学类文章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题目配备:
5.散点型选择题目,6.散点型选择题目,7.推断型选择题目。
文本阅读要点:
考试目的:根据具体情况,文本可读可不读。
备考目的:进一步明确并强化信息比较意识。
大致步骤:
①语段之内,句与句比较,筛出并把握重要语句;
②重要语句内,词与词比较,把握重要词语信息;
③连缀重要词语信息,把握语段大意和文章思路。
甲骨文的“王”字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形式,一种上面不加一横,董作宾称之为“不戴帽子的王”(图1-3),见于武丁卜辞和武乙、文丁卜辞,另一种上面有一横,为“戴帽子的王”(图4-6),行用于其他各时期。孙诒让《契文举例》所依据的刘鹗《铁云藏龟》以武丁卜辞最多,其中的“王”字,孙诒让释为“立”,卜辞无法通读。到罗振玉的《殷墟书契考释》才释出此字。罗振玉首先把《说文解字》所收的古文和全文进行对比,释出“戴帽子的”是“王”字;接着指出,其异体作省其上画的形式,“亦‘王’ 字”,“且据所载诸文观之,无不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