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17题,约8430字。 宙的未来》同步练习4
  (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运用(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幕帷    维护     唯一    惟命是从
  B.暗淡    谙熟     喑哑    黯然神伤
  C.崩溃    匮乏     昏聩    功亏一篑
  D.鲠直    哽咽     田埂    绠短汲深
  解析:A项均读“wéi”;C项均读“kuì”;D项均读“gěng”。B项分别读“àn,ān,yīn,àn”。
  答案:B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发掘          标新立意       休戚相关           醉翁之意不在酒
  B.巢臼          熊心勃勃       坐收渔利           瞎猫撞着死老鼠
  C.泄密          察颜观色       杂乱无张           言必信,行必果
  D.精密          引咎辞职       德艺双馨           毕其功于一役
  解析:A项意—异;B项巢—窠,熊—雄;C项颜—言,张—章。
  答案:D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物理课上,李文君对牛顿第一定律________________,可刘老师却说无数事实证明了这是一个不容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问题。
  (2)在这次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李强事先没有对他的课题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___________作出了错误的结论。
  (3)高考有两个功能:其一为评价功能,其二为选拔功能。高考的逻辑很简单,______________在基础教育中接受了良好训练的学生________________有资格接受高等教育。
  A.置疑质疑       以致         只要就
  B.质疑置疑        以至        只要就
  C.质疑置疑        以致        只有才
  D.置疑质疑        以至        只有才
  解析:“质疑”意思是“提出疑问”;“置疑”意为“怀疑(用于否定)”。“以至”和“以致”都是连词,都用于下半句话的开头。“以至”表示由于前半句话所说的动作、情况的程度很深而形成的结果;“以致”表示下文是上述的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只要……就”表示充分条件,即具有某种充足的条件便会产生相应结果;“只有……才”表示必要条件,即要达到某种结果必须具备某种条件。
  答案:C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诗经》里就有“如鸟斯革,如翚斯飞”的句子来歌颂像翼舒展的屋顶和出檐。
  B.蜜蜂同时过着几种生活:既是动物;又是动物的组织、细胞或细胞器。
  C.现在如果要决定某一集合的事物的多寡,即它的基数,我们不用再找一个模范集合麻烦地来作一一匹配了:我们只消将它加以计数就成了。
  D.如果有人声称:一个新生的婴儿是和某一死者等同,如果该婴儿没从他的以前的生命遗传到任何特征或记忆,这种声称有什么意义呢?人们可以同样地讲,它是完全不同的个体。
  解析:B项分号改为逗号;C项冒号改为破折号;D项冒号去掉。
  答案:A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句是…(    )
  A.这证明屋顶不但是几千年来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的,并且是我们民族所最骄傲的成就。
  B.在我处境最艰难的时候,是你向我伸出双手,给了我极大的安慰和帮助,这些我是没齿不忘的。
  C.每天从开市到收市,他的目光就一直盯着这支走势不瘟不火的股票,一遍一遍地推算自己的判断究竟有多少分把握。
  D.如果暴涨理论是正确的,则宇宙实际上是处在刀锋上。所以我正是继承那些巫师或预言者的良好传统,两方下赌注,以保万无一失。
  解析:C项“不瘟不火”指不过分也不欠缺,形容做事情做得恰到好处,这里不能用于股票。
  答案:C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梁思成,广东省新会县人。中国近现代建筑史上的一代宗师,曾主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著有《清式营造则例》《中国建筑史》等。
  B.刘易斯•托马斯,美国医学家、生物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曾任耶鲁医学院病理学系主任。主要著作有《细胞生命的礼赞》。
  C.丹齐克,原籍立陶宛,曾在巴黎大学求学。1910年去美国,入美国国籍,先后在哥伦比亚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马里兰大学讲授数学。代表作《数:科学的语言》。
  D.史蒂芬•霍金,美国理论物理学家。他身残志坚,在大爆炸、黑洞等宇宙学理论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被誉为当代的爱因斯坦。他的科普著作《时间简史》在全世界行销数千万册,极大地增进了人们对宇宙的认识。
  解析:D项霍金为英国理论物理学家。
  答案:D
  二、阅读鉴赏(34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14分)
  ①最让我们不安的是,蚂蚁,还有蜜蜂、白蚁和群居性黄蜂,它们似乎都过着两种生活。它们既是一些个体,做着今天的事而看不出是不是还想着明天,同时又是蚁冢、蚁穴、蜂窠这些扭动着、思考着的庞大动物体中细胞样的成分。我认为,正是由于这一层,我们才最巴不得它们是异己的东西。我们不愿看到,可能有一些集体性的社会,能够像一个个生物一样进行活动。即使有这样的东西,它们也决不可能跟我们相关。
  ②不管怎么说,这些东西还是存在。野地里一只独行的蚂蚁,不能设想它头脑里想着很多。当然,就那么几个神经元,让几根纤维串在一块儿,想来连有什么头脑也谈不上,更不会有什么思想了。它不过是一段长着腿的神经节而已。四只或十只蚂蚁凑到一起,围绕着路上的一头死蛾,看起来就有点意思了。它们这儿触触,那儿推推,慢慢地把这块食物向蚁丘移去。但这似乎还是瞎猫撞着死老鼠的事。只有当你观看聚在蚁丘边的、黑鸦鸦盖过地皮的数千蚂蚁的密集群体时,你才看见那整个活物。这时,你看到它思考、筹划、谋算。这是智慧,是某种活的计算机,那些爬来爬去的小东西就是它的心智。
  ③建造蚁丘的时候,有时需要一批一定规格的细枝,这时,所有成员立刻都着魔般搜寻起正合规格的细枝;后来,外墙的建筑就要完成,要盖顶,细枝的规格要改变,于是,好像从电话里接到了新的命令,所有的工蚁又转而寻找新型号的细枝。如果你破坏了蚁丘某一部分的结构,数百只蚂蚁会过来掀动那一部分,移动它,直到恢复原来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