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730字。
  《相信未来》导学案
  主备人:姚红玲审核人:秦葆授课人:备课时间:2009.08.24   
  【学习目标】
  1、理解诗歌语言,理解诗歌内涵。
  2、朗诵传达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情感倾向。
  3、初步培养顽强自信、战胜挫折的积极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
  重点:揣摩诗歌语言,赏析诗歌丰富含蓄的意象。
  难点:知人论世,走进诗人世界,体会诗歌深沉的感情。
  【学习方法】
  活动体验品读赏析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链接
  1、走近作者——食指
  2001年,第三届人民文学奖的诗歌奖颁发得有点古怪。媒体报道时称之为“自杀者和精神病人”获奖。自杀者,是指1989年在山海关卧轨自杀的海子,以前的高中语文课本里收录了海子的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精神病人,是指近十多年来一直生活在精神病院的食指,也就是今天我们一起探讨的《相信未来》的作者。
  食指被称之为永不绝望的诗人。原名郭路生,山东鱼台人,生于1948年,60年代开始诗歌创作,他的诗,特别是早期作品广泛传诵于知青及城市青年中,但直到90年代,其创作成就才得到公认,是一位成绩巨大却差点被埋没的天才诗人。
  但历史是公正的,食指那些真正的好诗,就像珍珠,越来越闪烁出灿烂的光芒。《相信未来》《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热爱生命》《海洋三部曲》……这些写于六、七十年代动荡时期的诗篇,至今读来,还是那么让人激动。在诗中,食指以一名反抗者和思想者的姿态站在大风中高歌、呼喊。他是一位时代良知和民间正直渴望的发言人,他以一个歌者的身份让自己的诗歌在城市和乡村之间春雷一般轰轰滚过,几乎可以说是感动和温暖了一代人。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命运却远远不如一般人幸运:在那个动荡的年代(1966-1969),诗人诗性的敏感和良知在与残酷的现实的尖锐冲突中不胜重荷,精神一直处于崩溃的边缘,1972年,在部队当兵时,因强烈的精神刺激而导致精神分裂,从此后,食指陷入了长期的病痛中,1990年4月住进北京福利院。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中,食指依然以坚忍不拔的毅力生存和写作着。
  食指用他的一生,为我们诠释了四个字:相信未来。
  2、走进诗歌——写作背景
  食指的创作主要集中在20世纪60年代的中后期,这正是“文化大革命”开始并进入高潮的阶段,在那个史无前例的狂热的年代,食指和当时许多年轻人一样陷入了迷惘和失望之中,现实环境的恶劣和内心理想的冲突,使得诗人处于一种矛盾复杂的心态之下。但年轻、热情、执着,又让诗人挣扎着摆脱现实的羁绊,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相信未来》是食指的代表作之一,此诗写于1968年,第二年,江青读过这首诗后说:“这是一首灰色的诗,相信未来就是否定现在。”在阴云密布的时代,《相信未来》给人们心灵上投下了一道希望之光。关于这首诗,食指曾经说:“‘文革’前我就挨整,我已经看到这代人的命运了。鱼儿跳出水面,落在冰块上,它的前途是死,和这个冰块一起消亡我们会战胜死亡,这已经进了一步了。我年轻,我能看到冰块消亡的那一天。”正是有了这种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