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9260字。
江西省莲塘一中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2009年8月
第Ⅰ卷(36分)
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削减(xuē) 桎梏(ɡù) 熏陶(táo) 一丘之貉(hé)
B.整饬(chì) 纤维(qiān) 渐染(jiān) 靡靡之音(mí)
C.优劣(lüè) 拘泥(nì) 装订(dīng) 蜚声文坛(fēi)
D.忖度(cǔn) 绯闻(fěi) 泠然(léng) 孝悌忠义(tì)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 装潢 驾御 毕恭毕敬 百尺竿头,更近一步
B.宣泻 简朴 攻城掠地 管中窥豹,略见一斑
C.荟粹 桥墩 朗朗上口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D.针砭 闲暇 书声琅琅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3.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各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有些企业在《劳动合同法》实施以前,开始着手解除那些工龄即将满十年的员工的劳动合同,以 未来的经济补偿风险。
②现在我对于教课似乎 些,准备也觉得容易,但将上课堂时,心中仍不免忐忑。
③北京市知名食品企业与北京食品研究所,历时近两年,研发了200多个样品,从中 出第一批“新北京特产”。
A.规避 熟悉 遴选 B.回避 熟习 遴选
C.规避 熟习 筛选 D.回避 熟悉 筛选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青春版秦腔《杨门女将》减少了旧本中拖沓冗长的回放交代,以几分钟的舞台呈现,对全剧情节做了有力铺垫,收到了以一当十的艺术效果。
B.这件事对我无异于晴天霹雳———块珍藏多年价值连城的璧玉,顷刻变成一块—文不名的瓦片。
C.在北纬30度线上,奇观绝景比比皆是,如中国的钱塘江大潮、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南美的玛雅文化遗址等。
D.我国南方部分地区遭受了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当地各级领导殚精竭虑,含辛茹苦,始终奋战在第一线,赢得了老百姓的广泛称赞。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投资环境的好坏,服务质量的优劣,政府公务人员素质的高低,都是地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B.依据纪律处罚办法,决定给予该队员停止参加今年余下所有甲级队比赛资格,并罚款人民币4万元。
C.铭文中记载有关西周王朝单氏族内容的铜器,在这27件眉县青铜器发现之前已先后出土了40多件。
D.观摩了这次关于农村经营承包合同法的庭审以后,对我们这些“村官”的法律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中国诗歌自身的调节功能
中国诗歌之所以能历久而不衰,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本身有一种调节功能,其语言形式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之中。从四言到五言到七言,随着汉语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形成新的节奏。二二节奏的
四言诗是诗歌的早期形式,随着《诗经》时代的结束而趋于僵化。此后的四言诗,如曹操《短歌行》那样的佳作实在不多。中国诗歌主要的形式是二三节奏的五言和四三节奏的七言。四言诗一句分成均等的两半,节奏呆板。五七言前后相差一个音节。寓变化于整齐之中,节奏活泼。所以五七言取代了四言而成为中国诗歌的主要形式。为什么七言没有继续加长,发展为九言呢?我想这是因为一句诗七个音节已经达到读起来不至于呼吸急促的最大限度,加长到九言读起来呼吸急促,这样的诗行不容易建立起来。
在音节变化的同时,格律也在逐渐严密化。中国诗歌是从自由体(古诗)走向格律体(近体诗),但格律体确立之后自由体仍不衰退,而是和格律体并存着,各有其特长。就一个诗人来说固然有的擅长自由体,有的擅长格律体,但两方面的训练都是具备的。在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