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长春市2004年初中毕业考试语文
  注意: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一、阅读(55分)
(一)古诗文阅读(32分)
(甲)名句积累与运用(15分)
1.春蚕到死丝方尽,□□□□□□□。(李商隐《无题》)
2.折戟沉沙铁未销,□□□□□□□。(杜牧《赤壁》)
3.□□□□□□,□□□□□□,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4.□□□□□□□,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5.忽如一夜春风来,□□□□□□□。(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蒹葭苍苍,□□□□。(《诗经·蒹葭》)
7.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一诗中,巧借两个情感色彩的地名与他的心情暗合,表现他“昨日”与“眼前”独有的怆然与凄苦。在诗史上堪称绝对、绝唱的这两句诗是:□□□□□□□,□□□□□□□。
8.杜甫在《春望》中悲哀国破家亡,伤感离乱之痛,表现他爱国、眷家的美好情操。诗中能够表现他因忧愁而日益衰老的句子是:□□□□□,□□□□□。
9.诸葛亮的《出师表》说理和陈情得以完美的结合,在陈情部分表现他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 □□□□□□□,□□□□□□□。
10.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达他虽感惆怅,却也达观的心绪,二十三年的贬谪生活并没有使他消沉颓唐,现在也常此句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两句诗是:□□□□□□□,□□□□□□□。
(乙)阅读《桃花源记》,回答问题。(12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2分)
  ①屋舍俨然( ) ②阡陌交通( ) ③寻向志志( ) ④寻病终( )
12.陶渊明在封建文人中属特立独行的人,他的哪方面行为最能表现他这一性格特征?
13.“自云先世避秦时乱”,“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不足为外人道也”,这三句话有着怎样的内在联系?(4分)
14.在陆游诗中哪两句也算恰到好处地体现了“林尽水源”、“仿佛若有光”、“初极狭”、“豁然开朗”这样一波三折的意境?(2分)
15.韩愈说“桃源之说诚荒唐”,那么陶渊明为什么要“荒唐”地虚构出这样一个美好的理想社会模式?(3分)
(丙)阅读《诫子书》,回答问题。(5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