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8930字。
  高考“文化”阅读与写作专题
  一、民俗佳节——“天地经纬”之阅读
  阅读前言
  随着高考自主命题的省份的增多,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题的选文范围越来越广。天文地理、生物化学、环境保护、生命科学、文学艺术等,无不涉及。尤其是以介绍民俗风情的说明类文章,以“民俗散文”形式出现的文学类作品,尤为突出。民俗佳节类文章是从内容角度界定的,从文体特征看,它包括两种类型:一是以民俗学研究论文或介绍民俗风情的说明文形式出现的社会科学类文章,二是以“民俗散文”形式出现的文学类作品。就湖南卷而言,从2006年的“生命体的衰老与寿命”,到2007年的“生物技术与癌症的秘密”,再到2008年的“人类大脑的左右不对称性”,选文明显偏重于对生命科学的关注。值得注意的是,2008年湖南卷此题的选文仅1000余字,比全国同类试题平均字数少了近300字;但从选文内容来看,信息量却比较大,较适合考生在12分钟左右的时间内作答。
  《考试大纲》要求的科技文阅读六种能力,均有可能在高考试卷中出现。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的训练,都应进行。不过,细读湖南卷我们会发现,“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与“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三项,一直是命题的落脚点,也是命题最突出的特点所在。以2007年、2008年湖南卷考题为例,第8小题均为“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第9小题均为“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科技文阅读题的选项设置一般不会照抄原文语句,而会更换成另一种说法,这种更换,便是命题者有意设置的“陷阱”。这就是所谓的“误区”,也是考生的丢分点。常见的设误形式很多,如以偏概全、无中生有、张冠李戴、因果混乱、曲解原意、信息遗漏、混淆时间、主次颠倒、指代不明等。
  名题共赏
  2008年高考湖南卷第二题
  (正文略)
  6.本文谈论的核心问题是()
  A.人类大脑的特征
  B.对称性
  C.分辨左右的意义
  D.不对称性
  7.下列各项中,“豪猪爬树”测试所直接证明的一项是()
  A.人类能够区别左右,奥秘就在于人类的左右大脑是不对称的。
  B.我们人类的右脑与直觉、情感有关,左脑与逻辑、语言有关。
  C.左侧休克的病人和右侧休克的病人的左右大脑分工是不同的。
  D.人类正常的思维活动有赖于左右脑的合作,否则就荒唐不堪。
  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明确指出:无论是区分上下还是区分左右,都依赖于打破对称性,找到在功能上更直观方便并且不对称的参照系。
  B.动物不能区分左右,因为动物的大脑是对称的。奥地利物理学家马赫提出并通过实验证明了这个结论,马赫的洞见是正确的。
  C.科学家对于自然规律的对称性有一种痴迷,原因或许就在于人类生活在一个近似对称的世界之中.我们处处遭遇对称。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