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540字。
《论语》六则
孔子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誉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论语》属语录体散文,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20篇 。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时,朱熹把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论语》,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语录体的书。
课文讲解: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子:先生,指孔子。 而:表并列,并。 时:时常,经常 习:温习、复习。
之:代词,它,指代所学习的东西。 亦:也,也是。 说:同“悦”,愉快。
乎:助词,表疑问,可译为“吗”。
翻译:
孔子说:“学了并时常温习它,不也高兴吗?
理解:讲学习方法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朋:同门师兄弟 知:了解 而:表转斩;却、但、然而。 愠:(yùn)怨恨。
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翻译:
有同门师兄弟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理解:讨论思想修养
子曰:“温 故 而 知 新, 可以 为 师矣。”
故:旧的,从前的。这里指学过的知识。 而:连词。表顺承;就、便。
知:理解、领会 以为:“以(之)为”省略式,“凭(这个)做”
矣:助词,用在句末,相当于“了”
理解: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 知识的继承与创新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而:连词。表转折,却、但 罔:迷惑不解,现在写作“惘” 殆:危险,指学业上陷入困境
理解: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 学习与思考相结合,方能有所得。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 谓之‘文’也?”
何以:“以何”的倒装,为什么 谓:叫做 之:人称代词:他,指孔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