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5300字。
辽宁省鞍山一中2010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命题人:顾洪军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Ⅰ卷第三、
四大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第Ⅰ卷1至9页。第Ⅱ卷10至12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低碳经济——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现代能源中,不论是煤、石油或是天然气在化学结构式上都是以碳(C)元素为骨架组成的有机碳化合物,所以以这种高含碳的化石能源推动的经济发展方式被称为高碳经济。而这类能源是不可再生的。现在地球上已查明的这些化石能源储藏量按现在的能源消耗方式计算,只够人类开采百年就会告罄。按国内专家计算,中国现有的石油资源只够开采13年,天然气40年,煤炭60年。这绝非危言耸听,而是不争的事实。若没有新的能源替代,人类只好再回到牛车薪火时代去。与高碳能源相对,水电、风能、太阳能,以及生物质能这些可再生、可循环利用的能源则属于“低碳”的可再生清洁能源,对应的经济发展方式成为“低碳经济”。低碳经济是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经济发展的趋向选择。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是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作为世界第二大能耗大国和第三能源生产国,我国需要从节能减排、低碳发展的内在规律出发,创新思维、改变观念,尽早实施能源转换,正确认识并加快低碳经济发展。
2003年,英国在《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白皮书中首先提出了“低碳经济”概念。2007年,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15次领导人会议上郑重提出四项建议,明确主张“发展低碳经济”。2008年世界环境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其主题为“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之后,“碳足迹”“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
“低碳经济”是国际社会应对人类大量消耗化学能源、大量排放二氧化碳(CO2)和二氧化硫(SO2)引起全球气候灾害性变化而提出的能源品种转换新概念。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解决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改变。低碳经济定义的延伸还含有降低重工业比重,提高现代服务业权重的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内容;其宗旨是发展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本特征的经济,降低经济发展对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影响,实现经济活动中人为排放二氧化碳与自然界吸收二氧化碳的动态平衡,维持地球生物圈的碳元素平衡,减缓气候变暖的进程,保护臭氧层不致蚀缺。广义的低碳技术除包括核、水、风、太阳能的开发利用之外,还涵盖生物质能、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领域开发的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它涉及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汽车等多个产业部门。据《能源蓝皮书》记载,2006年世界风电装机容量已达7422万千瓦,此后两年,又取得大幅发展。在不少国家,风电已被列入发展低碳经济的首选。2006年世界太阳能光伏发电量达252万千瓦,到2008年又翻了一番。水电在世界总电力结构中大略占到20%,中国水电年发电量约2.24万千瓦时,开发率为15%,还有较大发展潜力。
面对能源和环境的双重威胁,探寻开发新能源经济的时代已经到来。目前,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全球共识,各国政府都极为重视发展低碳经济。由于低碳经济几乎涵盖了所有的产业领域,有些学者将其称为“第五次全球产业浪潮”,新一轮“绿色革命”。
1.下列关于“低碳经济”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新一轮“绿色革命”就是以低碳经济作为主要发展方向的能源经济,目前,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全球共识,得到了各国政府的重视。
B. 水电、风能、太阳能以及生物质能这些可再生、可循环利用的能源就是低碳的可再生清洁能源,对应的经济发展方式就是“低碳经济”。
C.生物质能、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等领域开发的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涉及多个产业部门,都属于低碳经济的内容范畴。
D.低碳经济降低了经济发展对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影响,减缓了气候变暖的进程,保护了臭氧层不致蚀缺,是经济发展观念的根本性变革。
2.从原文看,下列几种说法不属于“探寻开发新能源经济的时代已经到来”原因的一项是:
A. 人类大量消耗化学能源、大量排放二氧化碳(CO2)和二氧化硫(SO2)引起了环境污染、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等灾害性变化。
B. 按国内专家计算,中国现有的石油资源只够开采13年,天然气40年,煤炭60年。现在地球的这些化石能源储藏量只够人类开采百年就会告罄。
C. 到目前为止,世界各国的风力发电装机容量取得了大幅度发展,不少国家已经把风力发电当作发展的重要方向。
D. 传统经济的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对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影响很大,人为排放二氧化碳与自然界吸收二氧化碳的动态平衡被破坏。
3. 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发展低碳经济,我国政府已经明确主张“发展低碳经济”,而且现阶段我国低碳技术发展迅速,形势喜人。
B. “低碳技术”“低碳社会”“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都是在2003年英国人首先提出“低碳经济”概念后逐渐提出的,到今天,已经成为全球共识。
C.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清洁能源结构是低碳经济要着力解决的根本性问题,它将解除人类面对能源和环境的双重威胁。
D. 低碳经济涵盖领域十分广泛,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作为世界第二大能耗大国、第三能源生产国的我国,如何推进低碳经济发展,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王彦章字子明,郓州寿张人。为人骁勇有力,能跣足履棘行百步。持一铁枪,骑而驰突,奋疾如飞,而佗人莫能举也,军中号王铁枪。梁、晋争天下为劲敌。晋虏彦章妻子归之太原,赐以第宅,供给甚备,间遣使招彦章。彦章斩其使者以自绝。然晋畏彦章之在梁也,必欲招致之,待其妻子愈厚。是时晋已尽有河北,以铁锁断德胜口,筑河南、北为两城,号“夹寨”。而梁末帝昏乱,小人赵岩、张汉杰等用事,大臣宿将多被谗间。龙德三年夏,晋取郓州,梁人大恐,宰相敬翔以死谏末帝,谓挽危局非彦章不可。末帝乃招彦章为招讨使,以段凝为副。末帝问破敌之期,彦章对曰:“三日。”左右皆失笑。
彦章受命而出,驰两日至滑州,置酒大会,阴遣人具舟于杨村,命甲士六百人皆持巨斧,载冶者,具鞴炭,乘流而下。彦章会饮,酒半,佯起更衣,引精兵数千,沿河以趋德胜,舟兵举锁烧断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