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550个字。
  《石榴》说课稿
  当我一拿到《石榴》这篇文章的时候,脑海中一下子浮现出以下信息:这是一篇郭沫若的短小散文,属于以景物描写为主,带有很强抒情性的散文。散文有其固有特点,语言往往比较优美,而所要表达的主旨又常常是比较含蓄的,常需要我们去挖掘。
  虽然不曾在教材中出现过,但我们在初三复习中,把它当作一则比较重要的语段训练,还记得当时出过四道题,印象较深的是语言赏析题、根据内容找出有关石榴的景物特征和主旨理解题。
  鉴于此,我尝试着从语言、内容、主题挖掘这三方面重新去审视文章,发现这恰恰是这篇课文我们需要学习的的知识点。
  因而我很快确定了教学目标:①能力目标即了解石榴的景物特点,并学会鉴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语句(教案中说“学会运用比喻、拟人、反问等修辞手法来描写景物”,欠妥)。②情感目标即感受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并进一步感悟作者对夏天,对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除此之外,我认为对字词的掌握在语文教学中也是不容忽视,故补充了知识目标即积累“争奇斗妍”、“奇崛”、“枯瘠”、“皓齿”、“金罍”、“丰腴”等词语。
  这是一篇非常精美的散文,是郭沫若“柔婉清丽、秀美含蓄”风格的体现。本文较多的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描写景物,而从修辞角度鉴赏语句恰恰是语言赏析题的重要方法之一。再加上,学生对语句赏析题还相当陌生,故利以本文的优美语句为载体来分析修辞手法的语句赏析题是本文的重点。
  散文往往具有形散神不散的特点,它往往借助人、事或物来表达感情,但所要表达的主旨,往往不停留在所写的内容上,需要教师和学生抓住关键语句进行挖掘,自然地引导学生感悟作者感情,故安排为这节课的难点。
  至于教学方法的设计上,鉴于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对此文的把握难度较小,选择了朗读法和合作研讨等方式。
  文章短小,知识点明确也易操作,所以安排一课时进行教学。
  一直认为一堂成功的课,导入很重要。直接切入虽然节省时间,但未免有些唐突。故采用学生所熟悉的作品作为切入点,让学生在回忆中巩固对郭沫若及作品的了解,自然引出郭沫若在散文这一体裁上也有很大的作为。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