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830字。
  走进诗人的精神家园
  ——高考常考情感鉴赏专题攻略
  河北魏县第一中学张晓耕邮编:056800  电话:13803298582
  “诗缘情而作”诗歌的本质就是抒情。近年来,诗词“情感”类试题越来越受到高考命题者的青睐。2009年全国20套高考语文试卷,其中江苏、安徽、江西等10套试题,都考查了学生对诗词情感的把握和评价,成为2009年高考语文试卷的一大亮色。
  【考点链接】
  诗歌一般借助于具体的描写,来表现诗人的感情,传达诗人的思想,这些感情和思想就是我们所说的思想内容。我们读诗、赏诗,首先要领悟作者在诗中的情感,这是与作者产生共鸣的基础,也是读诗的根本。
  【考点解读】
  感情是诗歌的生命,不管是“有我之境”的诗歌,还是“无我之境”的诗歌,本质上讲都是抒情的,只有理性的思维而没有感情的冲动的诗歌,无论如何也不能唤起读者的共鸣。纵观近几年高考诗歌,现分类简说如下:
  1、思乡:指赞美家乡、思念家乡、依恋家乡的情感。
  2、咏人:指同情百姓、歌咏亲情、赞颂爱情的情怀。
  3、慰己:指胸怀大志、壮志未酬、年华易逝的抒怀。
  4、报国:指济时忧国、保家卫国、伤时叹国的抱负。
  5、伤世:指感时伤世、昔盛今衰、借古讽今的慨叹。
  表述诗词所含思想感情的词语,大致有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考题剖析】
  纵观近几年高考试题,无论是忧国忧民之情、国破家亡之痛,还是游子逐客之悲、征夫思妇之怨,无不是命题者考查的重点所在。把握作者的感情,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必看题目:借助诗歌的题目,推断诗歌的主题思想,体味思想感情。
  题目是诗歌鉴赏的切入点。认真研究诗歌的题目,分析其包含的信息,我们就可以直接通过诗歌的标题推断诗歌的思想。如望月就可能思乡怀远,寄某某就可能表达对某某的怀念之情,登高就可能是思亲,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等等。更何况有些诗歌本身就表明了作者的基本态度。如李绅的《悯农》“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诗题“悯”就表明作者对农民艰辛生活的深深同情。如:2006年北京卷的题目是《移居》:
  移居(其二)
  陶渊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①不胜,无为忽去兹。
  衣食当须纪②,力耕不善欺。
  【注】①将:岂②纪:经营。
  如果考生能够对这首诗的题目产生足够的重视,认识到陶渊明写的是搬到新家之后的事情,那么就会考虑到新家的环境和与邻里的关系。再根据诗歌的细节,就不难理解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到的乐趣——“感受到一种美好的人际关系,即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纯真而质朴的友谊”。这一类题目在诗歌中的数量最大,考生们应该重视。
  2、必看作者:了解诗歌的作者,知人论诗,以察诗情。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mutualitydown}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