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研析2004, 备战2005
四川 邻水二中 ztqbbfh
语文学科《考试大纲》规定,高考语文考查分为五个能力层级,其中识记是最基本的层级,主要指字音、字形、文学常识以及名句名篇等需要记忆的知识和语言材料掌握的水平;理解指阅读时能领会文章的内容、文句的含义,并能加以解释;分析综合则指在阅读中对文章的内容能够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表达应用指语言应用方面的能力,包括对句子和整篇文章的驾驭能力;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
一、2004年语文学科《考试大纲》几项主要变化及试题变化。
(一)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部分,去掉了标点符号前的星号,表明本年度的考卷上除了作文题原有的与标点符号使用相关的评分要求之外,还出现了考查标点符号的题目。例2004年全国高考四川卷中第5题就是标点符号题,这与1994年至1997年的高考标点符号题是没什么变化。其考查热点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括号和表停顿的点号同时并用,后面的点号是在括号里还是在括号外;二是引号与点号并用时,后面的点号应在引号里还是在引号外;三是有疑问词的句子是否都要以问号结尾,几个疑问句相连,问号应该怎样打;四是几个并列的短语相连,如何使用逗号和顿号。这些也确是标点使用中的难点,复习时应认真辨析。标点符号考查的题型不外乎或设在第一大题中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考查辨识能力;或设在第六大题中,由考生给语段加标点,也可以在一语段中,同时要求修改语病和使用不当的标点。当然,如果在第五大题的阅读题中兼及标点运用的考查,也不能说不合情理。解答高考标点符号题,需要较好地掌握各种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并能用来解决实际问题,还应善于根据句子本身的意思来判断标点符号的正误。
  (二)将“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改为“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熟语”,指常用的固定短语,包括成语、谚语、俗语、惯用语、歇后语等,可见它比成语的范围广。之所以将“成语”扩大为“熟语”,这与今年考标点符号的原因是一样的,因为实际上前几年在字词题中已出现过成语之外的惯用语。估计在第一大题的第四小题中,考查的重点仍然是成语,2004年全国高考四川卷的第4题“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而其他字词题中则有可能出现成语以外的熟语。熟语的范围很广,复习时难以穷尽,因此,不宜将过多的精力花在成语以外其他熟语的准备上。
  (三)对文言文阅读的考查在题型上将有所调整,即将文言文阅读的5道选择题减为4道,增加文言文翻译的文字量,翻译题的分值也从5分增加到8分。这样,整套试卷客观题由45分减为42分,主观题由105分增加到108分,进一步突出了语文学科和文言文学习的特点。文言文翻译题的取材,可以是第三大题的阅读文段,也可以是另设文段,或兼而有之。无论是翻译文段还是句子,都要求以直译为主,即要求将原文中的字句落实到译句中,译出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与原文保持一致。在难以直译或直译以后表达不了原文意蕴的时候,才可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文言文翻译对关键词语的理解要求较高,对关键词语不能正确把握,就很难译出文意。例如2004年试卷(吉林 、黑龙江、四川、云南)第15题“乃疑迁特雄文善壮其说,而古人未必然也。及得桑怿事,乃知古之人有然焉,迁书不诬也,知今人固有而但不尽知也。”就应注意“壮”、“然”、“诬”这些词语就必须把握清楚,尽管大意不错,可是关键词语未能译出,也不能算准确,因而不能得满分。
  (四)写作部分,取消了“常用应用文”前的星号,表示考生选择哪一种文体(包括常用应用文体)都是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