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7030字。  
安徽省芜湖十二中2010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第I卷(阅读题共63分)
  一、(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萃智理论助力创新教育
  在任何时代、任何国家,教育都承担着为本国培养未来人才的历史使命。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创新教育的核心。创新教育就是要根据创新理论,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记忆创新的个性,使学生在牢固、系统地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
  每个人都有潜在的创新能力。这种潜在的创新能力是完全可以通过后天的教育和培训激发出来的。也就是说,通过刨新教育可以让受教育者具备很强的创新能力。通过培训激发创新能力的途径让受教育者掌握创新理论与方法,在科学的方法论的指导下来提高创新的成功率和水平。
  统计表明现有数百种发明、创造和创新的技法,常用的传统创新技法约50种,如试错法、头脑风暴法、和田十二法等——它们曾帮助人民产生无数的发明和创新。但绝大多数创新的技法是抽象的、随机的、方向不明确的。这些技法一般强调个人的“灵感”和“悟性”,是难以控制的、个人的思维活动;因此难以用这些技法去量化地、可重复地培养和提升其他人的创新能力。
  划时代的萃智(TRIZ)理论——“发明问题解决理论”的出现,为人们提供了一套全新的创新理论和方法学,揭开了人类发明创新的新篇章。
  萃智是以前苏联发明家根里奇阿奇舒勒为首的一批学者从1 946年开始,历经数十年,对世界上250多万件专利文献加以研究、整理、归纳以后,提炼出来的一整套体系化的、实用的解决发明创新问题的理论体系。它基于技术系统演变的内在客观规律,来对问题进行逻辑分析和方案综合。它可以定向地一步一步地引导人们去创新,而不是盲目的、随意的。它提供了一系列的工具,包括解决技术矛盾的40个原理和矛盾矩阵,解决物理矛盾的4个分离原理,7 6个发明问题的标准解法和芳名问题解决算法(ARIZ),以及消除心理惯性的工具和资源——时间——成本算子等,使人们可按照解决的问题不同方法、针对不同问题、在不同阶段和不同时间去操作和执行,因此发明就可被量化进行,也可被控制,而不是仅凭灵感和悟性来发明。
  在学校开展基于萃智理论的创新教育,可以让受教育者学习如何打破思维定式,激发创新意识,正确地分析所面对的具体问题,找到具有创新性的解决方案。同时,萃智可以有效的消除不同学科、工程领域和创新训练之间的界限,而使问题得到创新性的解决。
  萃智已运用于各行各业,世界500强中的近400强企业都已或多或少地利用萃智获得了发明创新,实现了重大技术改进。这些事实都证明了萃智在广泛的学科领域和问题解决中的有效性与实用性。同时也证明了在学校开设萃智创新教育课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中的竞争,是科学技术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人的创新能力的竞争。开展刨新教育,有效地提高受教育者的创新能力,不仅能帮助学校提升教学水平、帮助企业迎接市场挑战,也是提高国家整体竞争力的唯一选择。
  1.下列对“萃智理论”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萃智理论是前苏联发明家根里奇•阿奇舒勒为首的一批学者从1946年开始、历经数
  十年提炼出的一种全新的理论体系。
  B.萃智理论是一套全新的创新理论和方法学,为人类发明创新揭开了新篇章。
  C.萃智理论基于技术系统演变的内在客观规律,来对问题进行逻辑分析和方案综合,
  从而避免了传统创新技法盲目、随意的不足。
  D.利用萃智理论提供的一系列工具,人们可按照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针对不同的问
  题、在不同的阶段和不同的时间去操作和执行。
  2.下面不属于萃智理论的划时代意义的一项是:
  A.与绝大多数的传统创新技法的抽象、随机、方向不明确性不同,萃智理论可以定向
  地一步一步地引导人们去创新。
  B.与某些强调个人的“灵感”和“悟性”的传统创新技法不同,萃智理论使发明不再
  难以控制。
  C.萃智理论的出现,使人们可以利用它来量化地、重复地去培养和提升其他人的创新
  能力。
  D.萃智已运用于各行各业,世界500强中的近400强企业都已经或多或少地利用萃智
  获得了发明创新,实现了重大技术改进。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绝大多数创新技法一般强调个人的“灵感”和“悟性”,是难以控制地、重复地培养
  和提升其他人的创新能力。
  B.在学校开展基于萃智理论的创新教育,可以让受教育者找到具有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能够有效消除不同学科、工程领域和创造性训练之间的界限,而使问题得到创新性的
  解决。
  C.世界500强企业的成功事实证明了萃智在广泛的学科领域和问题解决中的有效性、
  实用性,同时也证明了在学校开设萃智创新教育课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D.当今世界,提高国家整体竞争力的唯一选择就是开展创新教育,有效地提高受教育
  者的创新能力。
  二、(3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 --10题。
  鲁肃字子敬,临淮东城人也。家富于财,性好施与。周瑜为居巢长,将数百人故过候肃,并求资粮。肃家有两囷米,各三千斛,肃乃指一困与周瑜,瑜益知其奇也,遂相亲结,定侨、札之分。袁术闻其名,就署东城长。肃见术无纲纪,不足与立事,乃携老弱将轻侠少年百馀人,南到居巢就瑜。时孙策已薨,权尚住吴,瑜因荐肃才宜佐时,当广求其比,以成功业,不可令去也。权即见肃,与语甚悦之。众宾罢退,肃亦辞出,乃独引肃还,合榻对饮,曰:  “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竞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权益贵重之。
  会权得曹公欲东之问,与诸将议,皆劝权迎之,而肃独不言。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权知其意,执肃手曰:“卿欲何言?”肃对曰:“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不足与图大事。今肃可迎操耳,如将军,不可也。何以言之?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将军迎操,欲安所归?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权叹息曰:“此诸人持议,甚失孤望;今卿廓开大计,正与孤同,此天以卿赐我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