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共46张,能抓住重点,情感教育突出,图文并茂,还有配套教案,约6340字。
  《道士塔》教案
  普宁二中林妙妙
  知识与能力:
  1、整体把握作者对历史的反思;
  2、体会余秋雨先生在文中蕴涵的悲怆苍凉的感情;
  过程与方法:研究、讨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保护文物的思想意识。
  教学难点:把握和理解作者对敦煌历史际遇的反思及其蕴蓄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整体把握作者对历史的反思;
  2、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保护文物的思想意识。
  授课时数:两课时
  预习布置:
  1、 给每一部分一个小标题;
  2、敦煌宝物严重流失,那么谁是敦煌的罪人呢?
  第一课时
  一、作者简介
  余秋雨:一九四六年生,浙江余姚人。当代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者、散文家。在家乡读完小学后到上海读中学和大学,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多年。在海内外出版过史论专著多部,曾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上海市十大高教精英”等荣誉称号。做过几年学院院长,辞职后潜心写作, 是目前全球华人社会中影响最大的作家。
  余秋雨的散文常常把祖国的河山、民族情感和华夏文化融为一体,透过他的散文,我们会看到隐含着的更深层次的文化意义,那就是华夏文化的精髓和内核——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张昭君《血凝•精灵•积淀〈文化苦旅〉的文化观》
  余秋雨的主要著作和作品:
  《戏剧理论史稿》(文化部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
  《戏剧审美心理学》(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著作奖)
  《文化苦旅》(上海文学艺术优秀奖、台湾联合报读书人最佳书奖等)
  《山居笔记》(海外华文文学最高奖)
  《秋雨散文》、《霜冷长河》、《笛声何处》《文明的碎片》、《行者无疆》、《千年一叹》、《借我一生》等
  Ppt作品封面
  二、古老的传说
  公元336年,一个和尚云游四海,来到了甘肃敦煌市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到此已是傍晚,想找地方休息,正在四顾,忽然看到这座山金光闪动,象有千佛跃动,当时的乐樽和尚,怔怔的站着,眼前是万道金光,背后是五彩的晚霞,天地间没有一点声息,只有光的流溢,色的笼罩,他有所顿悟,把手中的锡杖插在地上,庄重地跪下,朗声发愿:从今要广为化缘,在此筑窟造佛象,使此地成为佛圣地。不久,他的第一个石窟就开工了,由于他在化缘中广为传播自己的奇遇,使远近善男信女也纷纷来朝拜胜景,并把自己的信仰和祝祷,挖出了一个个的洞窟,天长日久,就形成了后来的敦煌莫高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