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有23道题,约6560个字。
  陕西省2009高中(中考)统一招生考试语文模拟卷(二)
  (时间150分钟,满分12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一) (二) (三) (四)  
  得分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共6题,计22分)
  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2分)
  A.迸溅(bèng)     折腾(zhé)     癖性(pǐ)     风靡(mǐ) 
  B.箴言(jiān)     妨碍(fáng)    模糊(mó)     亘古(gèn) 
  C.契合(qiè)      沉淀(diàn)    绚丽(xuàn)   崭新(zhǎn) 
  D.赡养(shàn)     撷取(xié)     镂空(1òu)    作揖(yī)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 这里盛产优质雪花梨,可以就地取才办一个水果加工厂。
  B. 当遇到重大问题需要他拿主意的时候,他反倒迟疑不绝了。
  C. 今年春节期间,各地电视台的文艺节目多得令人目不暇接。
  D. 北京办奥运,既展示传统文化又展现精神风貌,可谓两全齐美。
  3.选出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2分)
  A、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大型娱乐节目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如“梦想中国”、“超级女生”、“青年歌手大奖赛”等。
  B.贵州民办教师陆永康双腿肌肉萎缩,面对困难他不以为然,36年来他日复一日地跪在讲台上传道授业,年复一年地跪着行进在山间道上,走村串寨做家访。
  C.2006年11月25-26日两天,全国发生三起特大矿难事故,随着77条鲜活生命的戛然而止,国家安监总局局长李毅中“怒斥”背后的“双重失灵”。
  D.在江苏省第十六届运动会闭幕式上,众多明星演唱了观众耳濡目染的流行歌曲。
  4.填入下面文中横线上的语句,顺序恰当一项是()(2分)
  竹,是上苍赏赐给南山的肺。它不仅净化空气,还滋生水汽,使之_____      _                 _。
  ①泻进山脚下的洼地②凝结在叶尖化为晶莹的露珠
  ③汇成一泓清莹的静湖④跌落岩缝汇聚成“叮咚”作响的山泉
  A.①③④②B.②④①③C.④③①②D.②③④①
  5.名著阅读
  (1)辛弃疾有诗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若孙仲谋。”诗中提到了三国中的哪三个人物?这三个人物你认为谁是英雄?为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继孔子、李白之后,又一位古代名人诸葛亮惨遭颠覆。在《中国最虚伪的男人:梅朝荣品诸葛亮》一书中,诸葛亮被作者描述成了一个很有心计和野心的“中国最虚伪的男人”。不仅“辅佐刘备”成了一场阴谋,而且被当作礼贤下士典范的“三顾茅庐”,也不过是民间传言和历史演义小说的创造。(3分)
  对诸葛亮的歪解,你一定有话要说。在你的心目中,诸葛亮是一个_______________
  ,因为他_________________
  。
  6.古诗文默写(共8分)
  根据课本,给下列古诗文补写上句或下句。(任选四题)(4分)
  ①无边落木萧萧下,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登高》)
  ②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
  ③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
  ④过尽千帆皆不是,____________________。(温庭筠《望江南》)
  ⑤马作的卢飞快,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2)请按提示填写下面的诗句。(任选一题)(2分)
  ①“走进每个沟壑都给人一种山重水复而终又柳暗花明之感”一句巧妙地化用了陆游的《游山西村》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千古名句。
  ②根据自己的积累,写出一句含有“明月”的古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语文综合性学习(7分)
  7.阅读下面两则有关“龙”的材料,完成相关活动。
  材料一:上海某大学教授2006年发表的一番“废黜龙作为中国国家形象标志”的言论,让“龙”一夜之间成为热门话题。这位教授“废龙”的主要论据是,在西方人眼中,龙是一种邪恶的动物。有些网友跟帖支持这位教授的“废龙”说:中国人谁家以龙为热爱对象?龙带有霸气,这种居高临下之气,在人与人的相处,人与自然的相处中,是最令人反感的。中国人决不能以这样的形象立于世界。随着封建制的逝去,龙图腾这种为了控制老百姓的奴性图腾也应该随之消灭。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