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5560个字。
  最后一课
  教学设想:
  《最后一课》这篇小说一直被人们誉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小说将普法战争这一重大社会历史题材浓缩在一所小学最后一堂法语课的场景里,谱写了一曲悲壮昂扬的爱国主义颂歌,创造了短篇小说艺术的典范,为世界人民广泛传诵。第一课时主要引导学生体会文中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第二课时着重探讨小说的艺术特色。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最后一课”的含义,了解写作背景。
  2、学习通过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塑造人物形象,以及将人物置于特定的环境与时代背景下突出其形象特点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品读分析人物描写与环境描写的语句,对比分析前后的不同及原因。
  2、概括归纳小说的艺术特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法国人民在亡国之际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2、懂得母语和国家之间的关系,树立热爱汉语、学好汉语的意识,培养自己的爱国感情。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重点:1、分析人物形象的同时感受并培养爱国情怀。
  2、概括并学习本文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1、分析小弗朗士情感变化线索与韩麦尔先生的人物形象特点。
  2、概括归纳本文的艺术特色。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结合小说背景理解“最后一课”的含义。
  2、分析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的人物形象特点,学习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品读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语句,比较分析小弗朗士的前后变化与原因。
  2、诵读精彩片段、以小组辩论的形式分析韩麦尔先生的形象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法国人民在亡国之际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2、懂得母语和国家之间的关系,树立热爱汉语、学好汉语的意识,培养自己的爱国感情。
  教学重点:在分析人物形象过程中体会法国人民的爱国情感。
  教学难点:1、小弗郎士的情感变化线索。
  2、分析韩麦尔先生的艺术形象。
  教学方法:概括法讨论与点拨法
  教学过程:
  一、 检查预习:
  郝hǎo叟sǒu         懊ào悔字帖tiè          
  强qiǎng迫踱duó步哽咽gěng yè
  二、 导入新课:
  1、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语言,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尊严,学习、热爱民族语言,就是维护国家的尊严,是爱国的表现,失去民族语言就等于丧失国土。如果有一天,有人告诉你,你再也不能学习汉语,每天你挂在嘴边的普通话不能再用了,从今天开始你只能用日语交流,那么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学生发表感言)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都德的《最后一课》,体会一下国家被占领,将要失去自己祖国语言的法国人民是什么样的感受。
  2、了解作者及文体知识:
  阿尔封斯•都德(1840—1897),法国十九世纪著名小说家。28岁的时候他出版了第一部长篇自传体小说《小东西》,获得巨大成功。《最后一课》是他短篇小说的代表作,这篇小说写于1873年,当时正是普法战争法国战败时期,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占领了法国的阿尔萨斯、洛林等地区。为了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祖国,好永远统治这些地方,普鲁士政府下了一道命令:这两个州的学校,只准教德语,不准再教法语。《最后一课》就产生于这样的时代背景。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