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高分作文应试策略
柳风
一、精分细析
分析能力,是写好一篇文章的基本能力;检验一篇高考作文的优劣,标准固然很多,其中之一,还是要看考生对题目的理解是否准确;对论题的分析是否透彻;对问题的解剖是否具体;对观点的论述是否独到……总之,就是要看考生是否具有敏锐的分析眼光和分析能力。
  事实证明,凡是一查卷高考作文,都体现了较高的分析水平;一些入档低的作文,往往就是分析不准、不透、不新所致。希望高三学生对此能引起高度重视。
  分析,是高考作文的难点。突破这个难点是有科学方法的。本系列讲座紧扣这一难点,从六个方面作具体讨论,以开启考生心智,帮助考生掌握巧妙方法,从而提高分析能力,顺利通过高考作文大关。
一、 分析原理及典型病例
 (一) 什么是“分析”?
  析,用斧头“破木也”;分析,就是把一种事物,一问题,一种现象或一个概念,分解成若干个小的部分,然后找出这些部分的本质属性和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分析,是认识问题的方法,也是解决问题的方法。读一篇文章,要对作答内容加以分析,从而透彻掌握内容,认清内容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写一篇文章同样如此,起稿前要对作文题目进行辨识,分析题旨;确定论题后,要对论题进行思考,想一想该以哪几方面来阐述为好……。例如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个题目,不少考生是按以下思路来写的:

  开头:用几句话解释题意,表明自己态度——赞同。
  题目: 先天下之忧而忧 主体:举例论证:①文天祥②鲁迅后天下之乐而乐 ③秋瑾④杜甫
  结尾:指出在当前改革开放的年代,也同样需要这种“先忧后乐”的精神。照应开头,结束全文。
  按这个思路写,结构是完整的;观点是正确的;内容也显得比较充实;如果语言表达还可以,那么这样的作文似乎也过得去了。但推敲一下,我们就会觉得,这样的作文等同于做一个“表态”;观点是别人,你只不过是表明了一种赞同意见而已;说得难听一点,就是“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的“思想”。这样的作文是不可能上到一等卷的;如果语言还可以,至多上至二查卷偏下的档次。
  如果换作如下的思路,确立如下的写作要点,你看看有怎样的区别:
  开头:阐释题意,表明基本态度。
  题目: 先天下之忧而忧 ①忧与乐的本质内涵是什么?
  后天下之乐而乐 主体: ②先忧后乐与只乐不忧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③先忧后乐反映了怎样的人生观?
              ④这样的人生观在今天有何意义?
              ⑤这样的人生观在现实生活中应有怎样的表现?
  结尾:回扣开头,再次道明题旨。
  区别就在于构思者对文题,对观点展开了分析,五个小要点就是分析的结果,折射了构思者的思想火花。按照这个思路成文,在内容的深刻性上,显然要比前一种思路强得多;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