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3590字。
  诗词鉴赏
  【《考试说明》要求】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教学设想】
  1、在理解诗歌字词句的基础上,进一步鉴赏诗歌中的形象,表达技巧,以及思想内容。
  2、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教师适当介绍一些鉴赏诗歌的常识,然后结合具体例子强化训练。
  【课时安排】七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可从对高二所学诗词的复习入手。
  展示《考试说明》有关诗词鉴赏的要求
  共同研讨高考试题,了解高考对这一考点的命题方式(以2009年全国卷为例)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州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答案:晚秋、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解析:分析诗歌“意境”,答题步骤: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营造氛围的作用意义。
  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答案: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
  解析:分析“思想感情”答题步骤:第一步,调动积累,读品诗(词),理解内容,分析情感。第二步,有机整合,准确表述。
  教师介绍有关诗词鉴赏的常识。
  二、鉴赏诗歌语言•推敲字词
  教师指导:鉴赏古典诗词,要特别注意对字词的推敲
  许多诗中都有一些特别值得重视的词,通常使全诗增色不少甚至成为诗眼。诗僧齐己写了一首《早梅》,有句云:“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将“数”改为“一”,因为题为“早梅”,如果开了数枝,说明花已开久,不能算是“早梅”了,齐己佩服不已,尊称郑谷为“一字师”。王驾写《晴景》一诗:“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蜂蝶飞来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王安石改“飞来”为“纷纷”,因为只有蜂忙蝶乱的侧写妙笔才能令人真实地感受出晚春雨后特有的美景。动词的提炼是古诗炼字的主要内容。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陶潜“悠然见南山”的“见”字,张先“云破月来花弄影”的“弄”字,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尽人皆知。一个“闹”字把诗人心头感到蓬勃的春意写出来了,一个“弄”字把诗人欣赏月下花枝在轻风中舞动的美写出来了。杜甫诗句:“四更山吐月,残夜月明楼。”“明”字是形容词用如动词,使画面富有动态,更妙的是“吐”字(同学们自己体会!)虚词用得好,也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的美学效果。杜甫有诗云:“江山有巴蜀,栋宇自齐梁。”叶梦得评道:“远近数百里,上下数千年,只在‘有’与‘自’两字间,而呑纳山川之气,俯仰古今之怀,皆见于言外。
  三、在教师指导下,要求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积累,举例说明。
  ①动词: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关照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
  例1:你记得跨清溪半里桥,旧红板没一条,秋水长天人过少。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哀江南》孔尚任)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