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9520字。
福建省永安一中2010届高三暑期复习检测语文试题
(总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古代诗文阅读(共26分)
(一)默写名句名篇(8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每小题1分)
(1) ,善假于物也。 (荀况《劝学》)
(2)人生如梦,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嗟乎!一人之心, 。 (杜牧《阿房宫赋》)
(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韩愈《师说》)
(5)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靡有朝矣。 (《诗经•氓》)
(6)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 (李白《蜀道难》)
(7)民生各有所乐兮, 。 (屈原《离骚》)
(8)艰难苦恨繁霜鬓, 。 (杜甫《登高》)
(二)文言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回答以下题目。(12分)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於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馀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予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乎游之乐也。
于是予有叹焉;古人之观於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於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於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於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予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始舍(舍:筑舍)于其址 有碑仆(仆:倒)道
B.火尚足以明(明:照明)也 夷(夷:平坦)以近
C.瑰怪非常(非常:不寻常)之观 无物以相(相:帮助)之
D.后世之谬(谬:错误)其传而莫能名者 何可胜(胜:尽)道也哉
3.下列加点词语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①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②而卒葬之 ③盖音谬也
④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⑤遂与之俱出 ⑥常在于险远
⑦则其至又加少矣 ⑧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⑨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A.①④⑥⑦⑧⑨ B.②④⑤⑦⑧⑨ C.①②④⑤⑦⑧ D.④⑤⑥⑦⑧⑨
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通过游褒禅山的见闻,用借物言志的手法,说明雄奇壮美的自然景色,往往在艰险、遥远的地方,只有不畏险阻,才能领略无限风光,推及治学、从政,无不如此。
B.文章第三段指出任何事情要想取得成功,必须具备志、力、物等条件。
C.文章第四段所得出的治学必须“深思而慎取”的观点,与第一段对仆碑的考证遥相呼应,是作者的又一思想收获。
D.本文题目是游记,属记叙文,但其写法与一般记叙文不同,不过借游洞而生发议论。就记叙与议论两者的关系而言,记叙为主,议论为辅;没有记叙,就变成空发议论,就失去了理趣。
5、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⑴其孰能讥之乎?(3分)
⑵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3分)
(三)古代诗词鉴赏(6分)
6.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东 溪
梅尧臣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
短短蒲茸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于筛。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
(1)这首诗的第二句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