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共11张。有教案,约1700个字。
  《中秋•月亮》专题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能通过多渠道地阅读美文,感悟中秋节的内涵。
  教学过程:
  一、赏现代散文
  导入: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许多关于“中秋”的知识,也积累了不少关于“中秋”的古诗句,岂止古人对中秋之月情有独钟啊,我们今人对中秋之月也有份特殊的感情!今天老师想向大家推荐一篇散文夏之荷的《一溪秋月》。
  1、下面请一位学生朗读,请同学们听读后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2、寻“诗意美”:文中有多处描写月的句子,请同学们划下来。读一读文中描写月的句子并结合主题谈谈感受。用“我喜欢的写月句子是,因为。”的形式回答。
  3、写月的句子主要集中在2、3、5小节,让我们一起来朗读,要读出愉悦的情感。
  4、寻“人情美”:请同学们再读文章,说说这个家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印象?并用“我觉得这是一个(评价)的家,你看(文中原句)”的形式回答。
  二、品现代诗歌
  导入:人们都喜欢中秋之夜的圆月,因为它象征着团圆,象征着温暖。三个人的家是小家,而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大家庭中,这就是——中国。
  (一)听歌曲
  下面请听由台湾著名诗人彭邦桢作词的歌曲《月之故乡》。
  (二)绘画面
  1、简介作者:彭邦桢(1919—2003)美籍华人,以台湾诗人入选《台湾新文学辞典》,有台湾诗坛“四老”之称,其代表作有《花叫》和《月之故乡》等。
  他祖籍湖北黄陂,1919年生于汉口,有神童诗人之称。1938年考入陆军官校,先在云南为“飞虎队”服务,后随青年军赴印度远征抗日。1949年随军去台湾,1951年任“左营军中电台”台长,1969年上校退役。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mutualitydown}
Top